突然想拉片《偷心》源于前幾天在豆瓣看到的一條評論——筆者說“我們可以同時愛一個人或很多人,但隻會對一個人負責,我們愛不過是想象,在你我心中有一個能夠與之契合的人設,而在接下來的人生出場順序中,我們愛上了第一個,那如果後來又出現比第一個更契合的,就應該不要浪費時間去執着。”她與很多當下年輕人的邏輯很像,假如愛第一個人,就不會愛上第二個人,所以對第二個人才是真的心動與愛。
當時我有些憤怒的情緒,便回複道:“雖然也不是很有人生經驗,但我相信人總會不斷遇見與自己靈魂契合的、更契合的,假如一味地放任自己的感覺,放任每一次的心動去發酵,不斷抛棄前一個而愛上下一個、尋找下下一個,也許隻會得到快樂和更多的空虛。”
我意識到在寫這些的時候,我其實在judge别人的感情觀,并想說服他人,我不該在網絡的自由世界如此強勢。
再思索,我這麼氣憤,也許是憤恨自己的庸俗,因為我總是做不到不去愛下一個靈魂更為契合的伴侶,把感覺上升為一種感情。雖然我已經學會了自我的管理,但是依舊在過去的時日中,有過一些錯誤的心動。
所以我在judge我自己,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我沒有平靜接受自己,反而更加憤怒了,又給自己加上了虛僞的“罪行”。
我的這段評論,和《偷心》裡一段問責的話很像,ALICE哭着問出軌長達一年的DAN,為什麼要讓這一切發生呢,為什麼不早點坦白呢?DAN說,因為自己很懦弱,因為無法控制愛上ANNA。
ALICE又揭穿了他的虛僞,“不要說得像你很無奈、你别無選擇一樣,總會有這樣一個瞬間的……在這些發生的時候,總會有一瞬間,你可以在愧疚、放任、放棄、堅持之中做選擇,是你自己選擇的(出軌)。”
這時,DAN露出了非常嫌棄和憎惡自己的表情,說了一句“我太自私了,我覺得和她在一起我會更快樂”。
《偷心》的四個主角簡直能讓我看見愛情裡各種人的各種側面:
落魄的不知名作家DAN,都市浪子,注重感覺和氛圍,優柔寡斷,不會正确的表達自己的感情,選擇困難,依賴他人,精神極度脆弱,自尊心強卻極易破碎。
自由的脫衣舞女郎ALICE,不谙世故,浪蕩不羁,擁有如水晶一般純粹透明的心,又有女孩的狡猾和綠茶,純潔浪漫,傷感且專情。
中産階級體面男子LARRY,控制欲極強,強迫型人格,暴戾專橫,風趣幽默,風度翩翩,深情且頑固。
冷靜的攝影藝術家ANNA,知性優雅,成熟性感,利弊分明,理智又浪漫。
本質上,DAN和ALICE是十分脆弱,過度注重眼緣、感覺、氣氛的文青,而LARRY和ANNA是十分精緻利己主義、十分“殘酷”、懂得排解和享受的抑郁症。當他們交錯、生活失去平衡之後,他們交換伴侶,卻又失去了一切。
DAN沉溺于自己得不到的女人,仿佛走進ANNA的世界就會同時開啟另一種生活,“我愛她,因為她不需要我”“你是個女孩,但她是個女人。”他并不能看見,多年的照顧和陪伴也是出于自己内心深深的愛情,他無法忍受見不到ALICE的生活,也無法克制妒嫉未來會得到ALICE的男人。得到ANNA并沒有讓他感受到快樂,愧疚感圍繞了他,讓他重新開始抽煙,讓他崩潰。
最後的段落中,他焦慮地逼問ALICE是否和DAN發生了性關系,實際上是給自己與ANNA的同居找一個合适的理由與借口,仿佛不逼問出一個結果,自己就是最為虧欠這段感情的人。
而當他逼問的那一刻,他也失去了愛情。愛與猜忌不可共存,當你選擇不再相信一個人的時候,愛的基石也迅速坍塌,ANNA在那一瞬間離開了他。
在這滿篇的謊言中,每一次的攤牌與争吵,都有人說出“因為我愛你,所以我無法欺騙你”,也有“可是為什麼非要告訴我真相”這樣的對話。
我想,當了解一個人、形成親密關系的時候,不能說對對方了如指掌,也不是第六感,而是很多時候真的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知道對方是否在欺騙。過度省略的細節、避而不談的人、局促的眼神、嫉妒的神态、短暫的沉默、心不在焉的懷抱、敷衍的應答……必然有無數細節可以去拆穿對方,但因為那信任還在,所以可以選擇蒙蔽雙眼。
因為蒙蔽了對方,所以繼續帶着愧疚感去維持愛的責任。
這樣想來,“我們可以同時愛一個人或很多人,但隻會對一個人負責”,也許并不是什麼謬論,也不必去衡量和讨論更愛的是哪一個人,至少好過那種每一次都覺得自己遇到了真愛、想對每個人都負責的混亂人士。
像DAN那樣承認有時候我們很自私,我們隻愛自己,愛讓自己開心的人,愛自己的開心,我們選擇一個人,也許隻是想象着和他在一起一定會更開心,比一個人的時候開心……
承認這些很難嗎?
對,很難。因為我們更希望自己很神聖,愛得很崇高很純潔無瑕,付出了很多、都是為對方好,我們更無法承擔的反而是愧疚、自責的情緒。因為這些情緒才是真正一生難以放下的。
而我希望自己去接受和承認,如此,好過一直自我譴責和逃避,幻想自己是個正直、善良的聖人。
希望我不要再自我憤怒了,本也沒有罪惡的行為,總為自己内心的想法而折磨自己,真的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