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ma覺得魚缸太厭煩,須知還有多少人想進魚缸而進不去呢。許多人都是這樣。身處美好但自不知。也許是因為個人追求不同,也許我們眼中的天堂在一些人眼裡也不過是地獄。人站的位置不一樣,感受也不一樣。我覺得她物質條件已經很好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她卻覺得這一切都不如換一個她想要的東西。

荷妮,既驕傲又自卑,既渴望又抗拒。她就像一扇厚厚的防盜門;可真有那‘對的人’輸入正确的密碼,她會欣然接納,但同時恐懼一切隻是黃粱一夢。她的形象讓我産生深深的共鳴。她的死,既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小女孩的救贖,如果最後她還活着,可能就是俗套言情。我隻是覺得荷妮她很好,有點戛然而止。最後歐亨利式讓電影升華了許多,從死亡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死亡,但又有所不同。

自殺隻需要一刹那的勇氣,活着卻需要一輩子。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并非呐喊或者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及平庸。

幸福大抵相同,不幸各有不同。巧克力,有時它是甜的,而有時它是苦的,而生活也需要細細品味,人總會品嘗到這兩種境界。我們活在一個注重表象的世界,它刻闆且充滿偏見,每個人都是刺猬,豎起堅不可摧的堡壘,人海茫茫,熙熙攘攘,内心深處卻空無一人,金錢限制你的吃住食行,身份限制你的言談舉止,世俗将一切物化,讓我們充滿尖刺無法擁抱,希冀落寞,無奈感傷,周而複始,窮極一生,至于我們時常不卷戀生活可隻有活着,才能遇見像小津先生一樣的靈魂伴侶,隻有勇敢踏出那一步,TA才能在荟荟衆生裡看出你的不同。

“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