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系列到今年是第三年了,形式還是段落式命題小作文進行拼接,從表現也還都是以小見大的段落故事,從内容上,第一年的“祖國”是家國情懷,第二年的“家鄉”是故鄉牽絆,今年的“父輩”我感覺應該說的是傳承吧。今年還是有一點比較特别的,今年全是演員出身的導演,所以自導自演是所有段落的共同點。趁我還記得,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的來講講吧。

《乘風》作為“戰狼”出身的吳導,整體的構圖還是非常讓我驚豔的,從騎馬的群戲到最後那個亮相的定格,背後遠遠的大旗,異常的耀眼。那一份抗戰的熱血情懷,吳導拿捏的穩穩的,所以整體的情緒煽動也非常的有力。隻是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對于父子感情交織的刻畫并沒有太深入,而且在故事結構上比較的模式化,每一個情節的起承轉合都在意料之中,特别是中間那段乘風犧牲和大春子生孩子的蒙太奇剪切,完全沒有太多的期待,就像是小時候寫作文,老師教你,總分總結構,然後你就隻好先抛主題,然後分段叙述,最後總結,做個升華,完成而已,所以總體這個故事我打7分,其中有1分是給所有出演的演員,因為他們真實的付出,讓我重新有了策馬奔騰的沖動,40歲之前,争取一次策馬奔騰的機會吧。

《詩》因為是女導演吧,所以這個故事是四個故事裡最為細膩的,飯桌上那個沒有肉絲的飯碗,到那條分叉的沙塵路,再到最後用萬千璀璨的星光做背景的孔明燈,所有的感情都極為細膩,所以這個故事讓我最為感動,掉了很多的眼淚,最後打出的字幕是獻給那些曾經不為人知的奮鬥者,内心的觸動是大大的。不過章導還是有些讓我覺着可以改進的地方,可能章導是想非常細膩的刻畫人物内心,所以在最後加入了很多call back的閃回,其實大家都已經明白了父親已經犧牲了,這時候再加入什麼犧牲了的同事,以及再把風沙路來回的拍,完全沒有什麼必要,隻覺着在最後把節奏拖慢了,包括突然又出現了陳道明和海清,還非常生硬的似乎加入了一個懸疑梗,到底母親是什麼時候犧牲的,感覺完全跟前面的細膩割裂了。這個故事給到7.5分吧,作為章導的處女作還是很不錯的。

《鴨先知》徐導一上來就是老套路,老上海的弄堂文化,冬冬小盆友也還是一如既往的有靈氣,所以畫面感被這幾個演員拉的滿滿的,都不用什麼台詞,徐導往那一站就非常的有喜感,然後再加上這個故事來源于真實的故事,中國第一條廣告的誕生,結尾還來了一個回憶殺,各種記憶深處的廣告重現,話說不知道這些要不要給植入的錢。不過,還是要說不過,我總感覺徐導想要營造的前後反差不夠強烈,冬冬作文裡描述的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有遠見的,有開拓精神的父親,大家都能想到會有一個反轉,隻是後面被小胖子揭發的這個反轉一點也不反轉,隻是原本有10分的爸爸變成了8分,也還是個很不錯的爸爸啊,不懂為啥小盆友會有那麼強烈的抵觸感,其實也就是喜劇效果并沒有凸顯出來,把整體的期待值給拉下來了,所以最終這個故事隻能給6分了。

《少年行》最後這個故事如果不是沈騰撐着,感覺我都看不下來,去年的沈騰段落《神筆馬亮》是我最喜歡的段落,但到今年,沈導很明顯有點敷衍,用脫口秀演員的話說,沈導掌握了自己臉的流量密碼,隻靠臉了。當沈騰出場的時候,電影院裡确實有很多的笑聲,後面也有不少的笑點,隻是這些笑點感覺也隻會在電影院裡笑了,因為人多,因為别人笑了,感覺不笑不好意思了。段落裡有很多的麻花演員,這個就像之前很多麻花電影裡的問題一樣,每個人負責自己的笑點 ,所以對于整體故事的推進來說,沒有任何的作用,也就是把其中哪一個人拿掉,都不會有太多的問題,小品的拼湊模式其實真的不适合電影,感覺麻花需要認真的去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了,隻靠騰哥臉的時代終會過去的。這個故事最多隻能5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