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的文字,是極緻的情感自然流露。她擅長将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讓人仿佛置身于她所描繪的世界之中。

她的作品充滿孤獨與疼痛,但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熱愛。隻要擁有一顆松弛感的心,人生中也有很多處屬于我們自己的“阿勒泰”。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劇中治愈力最高的5句話。
希望在你感到迷茫和無助的時候,能給你一點點前行的力量。
01.你看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又用,要是沒人用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02.家裡練不出千裡馬,花盆裡栽不出萬年松,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閃亮地過呀。

03.哈薩克文化裡,人與人之間産生友情或者愛情是由于被看見,所以在哈薩克語中,我喜歡你,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見你。

04.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嘴裡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這裡,我不知道還能有什麼遺憾。

05.因為要給牧場時間。讓它休息,好讓牧場裡的水呀草呀,重新開始恢複豐茂。這樣來年的時候,牧民才能帶着牛羊,更好地回來。給他點時間。

...

01

“你看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又用,要是沒人用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19歲的李文秀在烏魯木齊的打工,她在端盤子時意外地将碗碟摔在客人腳邊,因此遭遇了工作的挫折,甚至被苛刻的老闆解雇。

她選擇回到母親張鳳俠在牧場的小賣部,她鼓起勇氣幫助張鳳俠向牧民們收賬,盡管語言障礙帶來了不少誤解,但最終她成功地為家裡赢得了一頭駱駝。

面對成果,文秀興奮地向母親證明自己的價值:“媽媽,你看,我雖然手腳笨拙,但我也是有用的,對吧?”

然而,張鳳俠的回答卻出乎意料:“你看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又用,要是沒人用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這番話讓我深感羨慕,原來父母之愛可以如此純粹,不附帶任何條件,不需要你成為某種工具,隻願你自在地生活,無需逼迫自己成為所謂“有用”的人。

文秀是幸運的,她有一位能夠教導她如何真正自愛的母親。尤其對于那些在嚴格教育下成長的孩子來說,這種無條件的愛顯得尤為珍貴。

成功的教育需要适度的接受與響應,以及恰當的要求與控制。而專斷型的父母往往給予孩子很少的理解與支持,卻提出諸多嚴苛要求和不切實際的期望,這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是一種負擔。

張鳳俠成為許多孩子内心渴望的母親形象。她告訴我們:你不必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拼命努力;你不必為了證明自己而焦慮不安;你也不必為了追求卓越而耗盡心力。

...

03

“哈薩克文化裡,人與人之間産生友情或者愛情是由于被看見,所以在哈薩克語中,我喜歡你,意思是我清楚地看見你。”

巴太對文秀深情表白:“‘我愛你’,在哈薩克語中,意味着‘我深深地洞察了你’。”這句話充滿了對人性深刻的理解與尊重,映照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精髓。

卡爾·羅傑斯曾言:“無條件積極關注是建立良好心理治療關系的關鍵。”而在愛情中,這又何嘗不是建立深厚情感的基石呢?巴太欣賞文秀在家族紛争中的堅持與勇敢,他的表白直白而真摯,透露出對她美好品質的深深贊賞。

對于文秀和巴太而言,這份愛情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他們彼此“清楚地看見”對方。

以哈薩克女性托肯為例,她的兩段婚姻對比鮮明。第一段婚姻中,丈夫木拉提忽視她的需求,最終因酗酒喪命,留下她獨自面對生活的艱辛。而第二段婚姻中,朝戈不僅關心她的生活,還細心呵護她的雙手,這份關愛讓她感受到了被“看見”的幸福。

研究表明,能夠相互“看見”的夫妻,其幸福感與身心健康水平普遍更高。他們更少面臨精神壓力和中年危機,擁有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和更好的個人健康狀況。

愛與關懷成為我們生活的底色,彼此會在愛的滋養下共同成長,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因為,被愛的人,永遠不會感到孤單與無助。

...

05

“因為要給牧場時間。讓它休息,好讓牧場裡的水呀草呀,重新開始恢複豐茂。這樣來年的時候,牧民才能帶着牛羊,更好地回來。給他點時間。”

劇中最為揪心的一幕,男主角巴太為救文秀,忍痛射殺了心愛的馬兒踏雪,随後他選擇了遠離故鄉,輾轉于布爾津的馬場與青島的學府之間。

文秀懷着失落的心情前往馬場,張鳳俠以牧民的轉場為喻,平靜地回應:“那仁夏牧場雖美,但牧民仍需轉場,為了給牧場時間恢複生機,讓水草重新繁茂。同理,巴太也需要時間,給他一些時間吧。”

這句話雖是對文秀所言,卻如同明鏡般照見了我們每一個屏幕前的觀衆。在現代社會,多少人如同永不停歇的陀螺,加班、内卷,即便換工作也急于無縫銜接,仿佛休息是一種奢侈,調整心态成了一種奢侈的浪費。

一項對巴基斯坦卡拉奇市401名年輕人的調研顯示,快節奏的生活使他們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心理壓力和抑郁情緒頻發。這讓我們不禁反思,是否應當從《我的阿勒泰》中遊牧民族的慢節奏生活中汲取一些啟示?

尊重生活的節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熬夜,不輕易犧牲休息時間。不急躁,不催促,給自己時間,也給他人時間。隻有這樣,生活才能變得更加從容和自在,我們才能在忙碌與休閑之間找到那個最佳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