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于《戲夢巴黎》居然高踞我豆瓣影音top10第2位…
本來想今天寫一下周末看的《西伯利亞來信》,下班後看L發來“工賊”問題研究的一篇文章,裡面寫了布爾迪厄、福柯、葛蘭西還有意識形态霸權,對我來說這些算什麼呢?大概是一款《我的少女時代》。看到截圖裡面有一張動漫的台詞是“……資本主義的幽靈”,想起來22年硬着頭皮讀過馬克·費舍的Capitalist Realism:Is There No Alternative?
...
...


關于工賊的讨論文末,做結尾的是伊娃·格林的伊莎貝拉,在貼了Mao海報的房間裡看書,想着重提舊筆,小寫下《戲夢巴黎》。
“五月風暴,巴黎,左翼”每個詞彙都讓社科文藝愛好者毛孔深深為之洞開,像是你談到三國兩晉、世說新語、新亭對泣此類人大多也頗有感懷。
不必說,這是一種通用直覺,我分析良久才發現,大概是此類人(包括本人在内)長期生活在穩定的學習和工作中,對于失序和瘋狂擁有深厚興趣,對于捧哏和整活也有相當造詣(指不定曾經的簽名還是“我的生命不過是溫柔的瘋狂”……)
大多數場景下,筆者被戲稱或認真介紹為文藝工作者的時候,都有一種無力辯駁但深表抱歉的難過羞愧。對,上面這段話純貶義,純惡意,看到這兒的你也一定,被我惡意到了吧:),說的!就是你!
豆瓣把《戲夢巴黎》評為高分情色電影,讓筆者相當難堪(該類型在本人榜單居然擁有3/10席位,讓人多少有點汗顔……讀書人的事情……哦不,還是建議大家分清情色和色情……)。雖然現在大家習慣把戲夢巴黎當小煌片看……但是年輕的肉體固然美麗,但年輕的思想沖動更令人振奮。
是至少還有對自由的向往和改造未來的沖動,銳評一下就是,年輕人無法在經驗社會的鬥争中獲得相應的權利,因而導演一方面拍了疲軟散漫的學生運動,另一方面鏡頭一轉:奔跑,抗拒規則,發洩一樣的做愛……好像這些拍電影的人總喜歡把政治壓抑移情到性壓抑/發洩中來 —— 以此完成文藝片對政治的解構性鄙視…(?)
片尾罷工停學失敗了,感覺下一秒主角就會聳聳肩膀說,大不了回家做愛。
你看,這就是小布爾喬亞學生運動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不徹底性——熱衷以理想主義來改造資本主義的劣根性,沒有徹底的壓迫就沒有徹底的反抗啊……
說起來就像巧克力味的屎和屎味巧克力一樣。
這麼形容的話,那我也沒好到哪去,到了自我批評的環節:
我大概是一隻綠頭蒼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