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百擊》到《精疲力盡》,近期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電影讓我頗具驚喜,最近計劃每周至少找部新浪潮電影作為本周電影的候補,恰逢上周在b站尋找《壞血》中的奔跑畫面時,看到了《戲夢巴黎》與《法外之徒》中盧浮宮的奔跑畫面,不由讓我心生好奇,于是本日便安排了《法外之徒》和《戲夢巴黎》兩片連看,那作為開篇的自然是戈達爾的《法外之徒》。
電影從開始就塑造了兩名男士弗朗茨,阿瑟和一名女性奧迪爾三人之間的故事,一名循規蹈矩富人家侄女奧迪爾在英語課上對阿瑟心動,而被弗朗茨和阿瑟蠱惑對主人家中的資産産生了念想,從而走上犯罪途徑的故事。不知電影的人員設置是否參考了《祖與占》,但不可否認的是三人的關系确實更能體現人物情緒的流動和情感的變化。電影的故事很符合歐洲文藝片的調性,應該說本片就是一部歐洲文藝電影的典範和教科書。
電影在畫面構圖和場景塑造人物上,極其優異,當女孩從零錢包中偷取錢後肆意奔跑的場景,既凸顯了她打破規則後的愉悅,同時和她在前段騎車時通過左右手示意自己左轉右轉那樣的遵守規則,而出來後的女孩則開始翻牆過河預示着規則的打破。而這種奔跑同時也透露着一種肆意和放縱的青春氣息。電影通過畫面展示情感和心意傳遞的方法也是讓人眼前一亮,通過點煙這個簡單的行為完成了三者間關系的闡述,同時通過聊天時的畫框分割以展示角色立場的統一和分裂也是電影中使用的技法,包括使用舞蹈确認三人愛情關系和心意的方式都讓人大開眼界,即是是60年前的電影,如此精心的排布和拍攝方法讓人驚歎,戈達爾确實天賦異禀。電影中關注當下社會熱點問題的橋段在今天的文藝電影中尤為可見。
除了這些特點,我願稱之為文藝片教科書的原因之一便是相對于當下的文藝片來說電影雖然融入了大量的空鏡頭,但是為考慮到觀衆的視角,電影依舊采用了念白的方式将環境以及其所凸顯的氛圍表述了出來,在當下的文藝電影中導演似乎已經開始默認環境是人物心理的映射,同時對應的解釋也已經被導演所抹去,而《法外之徒》似乎更方便觀衆去入門文藝片,既包含了荷蘭角,空鏡等技法,導演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向觀衆解釋了這些技法的作用,不由讓人心生佩服。
當然電影中依舊包含了了戈達爾在《精疲力盡》中的一些影像風格,如一些社會現象的展示依舊有着《精疲力盡》中的一些影子,同時也在試圖着讨論一些“to be or not to be”這樣深奧的哲學問題,相較于《精疲力盡》中大量的跳剪,《法外之徒》的剪輯在這方面就克制的多,很多的長鏡頭使得電影的觀感更加連續,更加自然。電影結尾處阿瑟中槍後痛苦而又掙紮的向叔父走去,并在絕望後扣下扳機,與傷害自己的家庭做出了告别。從而引出了奧迪爾對弗蘭茨袒露“每個人都是一座情感的孤島”這樣的觀念。而阿瑟死亡時的掙紮也不由的讓人聯想到《精疲力盡》中米歇爾那跌撞而又痛苦的死亡。
個人評分:9.2分,極其推薦的文藝片入門電影,在看過本片後,再回到王家衛的電影會發現其電影中充斥着不少本片的影子。
文藝片的教科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虛無的蘇格蘭人(人們)
好巧不巧昨天剛剛寫完《随心所欲》中人們想要選擇什麼樣的生活,今天就看到了蘇格蘭人在思考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随心所欲》中講述的女性為了金錢落入深淵,而《猜火車》中青年們是因為藥物成瘾導緻的落入深淵。電影常常被視為戒毒電影,電影以十 ...
我們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
早從19世紀開始富貴奢華的香舍麗榭大街和巍峨聳立的凱旋門便已經屹立在巴黎的市中心,時至如今,兩者依舊屹立在巴黎的街頭,就像本片所讨論的話題從19世紀開始到電影中的20世紀,再到今天的21世紀似乎依舊無法得到解答。戈達爾導演的《随心所 ...
簡單又複雜
4月20号觀看的《七武士》,直到今天才有空來補充影評,想想那還是一個雙休周末,随後就是五一前的單休,怠惰使我将這篇影評一直拖到了今天。等今天過去清明假日也就隻剩下一個周末,而三天内長達9小時的車程也使得整個假日被切分的碎片化,而這篇 ...
當荒誕失去真實就隻能淪為荒唐
五一假日的第一部電影獻給了春節檔電影《唐探1900》,其實身上還欠有黑澤明的《七武士》和塔可夫斯基的《犧牲》兩部電影的影評,這兩部作品已經看了有1-2周的時間,但首先值得好好的分析一下,其次不想如此輕易的寫下一些欠思考的文字,所以進 ...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标題是本片電影宣傳的原畫話,而電影上映後直接變成了“俠之大者,讓座于民”微博上的黑料是我接觸到這部電影的最初的印象,春節期間外出旅遊也未得空閑去電影院觀看電影,不由的讓人好奇電影究竟拍成了什麼樣,直到今天電影上線流媒體才抽空一窺究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