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公路片,人物一直在走,從頭至尾都處在一種“趕”的狀态。雖然文德斯這次的公路電影裡人物的那種“焦慮焦灼”的狀态并沒有始終占據人物内心,但從片段中便可窺見人物(更多還是記者菲利普)閃回式的“焦慮焦灼”心理。人物雖不像在《柏林蒼穹下》被困在一個地方(柏林),但還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撞;從無目标到有目标再到失去目标,最後到故事的尾聲(算是一種目标的重拾),更多反映的還是人物心理的不斷變化:從樂觀轉為無奈後轉為失望,之後拾回信心,最後的結局算是一種心靈上的升華。
這次文德斯請來了查克·貝裡,(就像在《柏林蒼穹下》請來了尼克·凱夫一樣),雖然相較《柏林蒼穹下》裡的尼克·凱夫,不能說查克·貝裡的搖滾風和他的一首Memphis, Tennessee多麼切合這部《愛麗絲城市漫遊記》的主旋律,但不可否認它在影片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恰恰是人物菲利普從警察局出來之後參加了查克·貝裡的演唱會,才從之前的那種失望落寞的情緒中掙脫出來,轉而下定決心走完與愛麗絲的“城市漫遊”之行,所以可以說搖滾樂是人物心理轉變的一種催化劑,在催化人物心理轉變的同時推動着故事的發展。
就像文德斯本人拍戲一樣,他一旦下定決心去做一個事情就一定不會“适可而止”,他拍公路片,當然也不例外。在《愛麗絲城市漫遊記》裡,文德斯搖滾元素的融入并不是隻有查克·貝裡“演唱會”上的一首Memphis, Tennessee,其實文德斯同時也将滾石樂隊的Angie融入其中,不難猜測,這裡的Angie借代的便是Alice。
說到“漫遊”,很難不去想我們常說的“意識流”,如果說“意識流”是非理性的意識和直覺活動,那“漫遊”更多則是一種理性之内的身體的活動,一種物理的運動,至少對于文德斯的片子來講是這樣的。在《愛麗絲城市漫遊記》裡,記者菲利普和小女孩愛麗絲兩人便是這樣,兩人一直在公路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公路為起點,并以公路為最終故事的停靠點;兩人一直在尋找着什麼,雖然對于人物本身,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在找尋什麼卻依舊在尋找,這便是公路電影的魅力所在,這便是文德斯公路電影的獨特之處。沒有了人物意識活動的“漫遊”,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始終在路上的一種“奔波”,一種文德斯版的物理層面的“漫遊”,以及一種與文德斯《德州巴黎》相類似的公路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