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劇評寫于2023年12月24日,130年前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誕生日。2023年12月24日,我們去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一起學黨史,我和一位在中央黨校學黨史的博士生同行,在公共講解之外,這位黨校博士生會時不時和我講起什麼。

...
真的很高大,基本上我們看的時候都是一個巨大的仰角,非常震撼

在立體展覽長征路的時候,他問我看沒看過《理想照耀中國》,說裡面有一章節講炊事班的故事,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戰士們帽檐上的紅星蔡特别閃亮亮——那是一個特别的展廳,用多種先進的數字科技逼真再現了80多年前的長征場景,天上地下白茫茫一片,在巨大的感官刺激下,他這個專業人士也想起了我這個電視劇觀衆所想起的,同樣的畫面。

在一張中共一大召開前的黨小組舊址照片前,在一些合照之前,他問我,之前看沒看《覺醒年代》,最近又看沒看《問蒼茫》,都講了很多革命故事。

...
這張照片前,有朋友問為什麼教員那麼早就有照片但後來的私人照片少了,我說你一定要看看《問蒼茫》,那一段我看完哭爆,然後黨史博士生說對對對

在這之前,我從沒想到過,這麼專業的人士,也是看紅色電視劇的,也是會在很多時刻和我一樣講起那些電視劇,将電視情節作為我們理解和銘記曆史真實的輔助的。

我說,我看過《問蒼茫》,我還情不自禁在豆瓣寫長評。我說我覺得那些切入點很有意思——拍"一大",不拍開會,而是拍青年毛澤東辦湖南自修大學的始末,與史實側面交鋒。我作為觀衆,感覺電視劇為我拽出了并不熟悉的細節史實條線,也連綴起了重大曆史之間的因果脈絡。

...
安源!安源!誰看過《問蒼茫》不會狠狠把這個名字吸煙刻肺

然後我們看到了安源礦工所使用的——器具。我低低地發出驚叫。他問我,你是不是又想起了《問蒼茫》。我說是的,我想起問蒼茫一開始講道德安源礦工地生活境況,他說如果探入曆史深處,就會知道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它有着相當長的醞釀過程,統籌組織階段,和勝利後更長的保衛罷工果實的實踐。他說我應該繼續往後看,電視劇還會向後拍,它有很多細節都是真實的,也比這個紀念館講得更詳細,它表現全程,它從毛澤東第一次到安源調查開始拍起,将路礦工人運動的全過程像一幅重點突出的卷軸畫一樣展開。《問蒼茫》對那段曆史的回溯,恰恰回答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領袖是如何憑"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的問題。

我說我的老天爺,我沒想到我們在嚴肅的曆史紀念館裡,會這麼頻繁地聊起電視劇。

我們身邊的其他老師問我們,有沒有看過《恰同學少年》,我說我還推薦《我們的法蘭西歲月》。大家聊這些劇都特别依托史實,編劇肯定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說據我了解這些劇集會配曆史顧問,黨校博士生告訴我很多編劇本身就是黨史專家。

他又說,不是每個人都有起居注,電視劇寫得很逼真,但他想想就知道,是有藝術創作的。我說應該是可然性、或然性地創作,又合乎時代又貼合人設,讓我們覺得每個事情都可能是真的,但那麼多添加總是難免有些不盡然真。他說對。對于這樣大家耳熟能詳的曆史人物、曆史事件,電視劇主創團隊嚴謹地進行了考察。而發掘不為人知的故事并用影像的形式表現,使其思想動線盡可知、可感,方見功力。多條故事線穿插并行,曆史事件與人物情感緊密結合,使得整部劇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性的真實與溫度。這種情感與曆史的交融,讓人為之動容。

值得一提的是,像《問蒼茫》。對于曆史事件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并沒有采用生硬的方式去描述這些事件,而是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和情感描寫,使得這些曆史事件更加生動、真實。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增強了觀衆的代入感,也使得整部劇更具藝術感染力。

然後就誇起了演員,真的是不得不誇,還一起聊了是不是用ai合成了臉,為什麼我們越看劇裡的人越像是展覽館裡面的照片活了——劇中的演員表現也非常出色。他們成功地塑造了這些曆史人物的生動形象,不僅形似,更是神似。每個演員都把角色塑造得非常立體和真實,我們真的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親身經曆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
說是一模一樣不過分吧

劇裡,青年毛澤東在踐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過程中,逐漸從一名追随者成長為先行者、開拓者,并探索出中國革命正确道路——劇外,我們在博物館看着這曆史的正寫,聊着這曆史的側寫,在強烈的互文感中,反複聊起那些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的曆程、思考的人和驗證的真理。

...
今天的你我,也還是要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