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了肯尼斯自導自演的阿加莎三部曲第三部,本作改編自阿婆後期的冷門作品《萬聖節前夜的謀殺》,但其實這部電影隻是套用了萬聖節這個時間節點、原著中的人物名稱、兇手的設置以及一些人物關系,具體的内容以及謀殺案都與原著沒有任何關聯,是一次全新的改編,這種大膽的創新值得鼓勵:因為原著其實節奏緩慢、對話冗長,大部分時間是波洛在村莊中到處走訪問話,并且挖掘出了過去一樁遺囑糾紛的舊案。本電影延續了阿婆的這種模式:用一起新的案件帶出舊案件,并且新案件的作案動機是為了掩蓋舊案件(俗稱“滅口”)。
接下來以電影劇情為主,進行電影-原著的内容對比分析,注意,包含對電影以及原著的全劇透,請謹慎選擇觀看。
電影開始,奧利弗太太來請波洛出山,她說有一個靈媒喬伊斯神通廣大,在萬聖節前夜會到德雷克夫人家通靈,她想讓波洛揭發靈媒的伎倆。于是波洛和奧利弗太太一同到達德雷克家的大宅,出場的其他人物還有:
-女主人德雷克太太,歌唱家,一年前她心愛的女兒艾莉西亞從卧室陽台墜亡
- 女管家奧爾加,是虔誠的信徒
- 萊斯利,男醫生,暗戀女主人德雷克太太,一年前幫艾莉西亞看病
- 利奧波德,醫生的兒子,思想有點早熟的一個男孩
- 喬伊斯,靈媒
- 尼古拉斯&戴斯蒙德,姐弟,中歐難民,靈媒助手
- 馬克西姆,帥氣英俊的廚師,曾經和艾莉西亞訂婚但解約,是導緻艾莉西亞死前卧病在床的原因之一
- 波洛的男保镖,曾經是警察,負責一年前艾莉西亞案,後辭職
通靈開始,波洛一下子就揭穿了靈媒隔空打字的把戲:靈媒的手下之一提前藏在了卧室的煙囪管道裡操作電磁波讓打字機打字。但是波洛卻無法解釋其他靈異現象如窗戶突然打開、艾莉西亞的玩偶失蹤等。靈媒突然發作仿佛艾莉西亞上身,尖叫:有人殺了自己。波洛與靈媒交談,說自己一定會揭發她,靈媒不置可否并表示讓波洛放輕松,給他披上了自己的戲服。波洛被一個蒙面人按進裝蘋果的水桶差點窒息死亡,随後靈媒從樓上墜落掉在雕像上被刺死。(這個死法怎麼這麼像柯南前期的一個案件:暗夜伯爵案呢~~以及,這種“通靈”的内容以及氛圍塑造,其實更有卡爾作品的感覺)
【原著:小說中,波洛并沒有親臨任何一場謀殺案的現場。是奧利弗太太在萬聖節前夜晚會上,發生案件後來找波洛。
奧利弗太太參加德雷克夫人家舉辦的晚會,名為喬伊斯的青春期女孩吹牛:自己目睹了一場謀殺案。随後她就被頭按在裝蘋果的水桶裡溺亡。奧利弗太太找到波洛,波洛來到小村莊,開始走訪各式村民。】
【電影中,把喬伊斯這個角色從十三歲的青春期女孩換成了中年靈媒。】
電影繼續:由于天氣惡劣警察無法趕到,波洛鎖死大門誓要找到兇手,先後與德雷克夫人、管家奧爾加、醫生萊斯利、靈媒兩個助手問話,大概得知了去年艾莉西亞案的過程,大家認為她是被這棟大宅的亡靈害死的。期間,波洛開始出現幻覺,似乎這棟樓裡孩子的亡靈開始作祟,通過奇怪的響動找到了地下室,裡面有很多蜜蜂:德雷克夫人在女兒訂婚後一氣之下摧毀了原先的花園,後來又重新種植了新的植物。
在緊張、互相猜疑的氛圍下,萊斯利與馬克西姆大打出手。大家給萊斯利注射鎮定劑,讓他在圖書室休息,德雷克夫人把圖書室唯一一把鑰匙交給了波洛。波洛與馬克西姆談話,得知德雷克在女兒訂婚後變得歇斯底裡,他本來想來找艾莉西亞複合但是被德雷克拒之門外。他斷言德雷克對艾莉西亞有一種近乎變态的擁有欲。
波洛找到了保镖以及奧利弗太太,開始進行一部分推理:原來靈媒與他們二人竄通一氣,所以靈媒才能知道波洛的一些底細;通靈儀式上也是奧利弗太太趁着大家注意力被吸引,用線把窗戶打開、藏匿玩偶。目的是為了利用“波洛的慘敗”完成小說,一扭最近小說創作的頹勢。奧利弗太太承認,并且怼了波洛,認為他太過自戀,并且死亡如影随形(這是對原作奧利弗太太形象的一個颠覆,原著中,奧利弗太太是波洛為數不多的好友之一,是不會說出這種惡語的。不過,雖然對原著形象進行了颠覆,但是個人觀感竟然很好,因為原著中奧利弗太太其實性格不是很鮮明,但是電影中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性格,并且演員的外貌氣質都極佳~~)。
衆人聽到音樂室有聲響趕過去,波洛用鑰匙開門卻發現萊斯利醫生背部中刀死在牆邊。
【原著:波洛通過走訪,了解到了過去的幾起未解決的案件。
其一是遺囑僞造案:德雷克夫人已逝丈夫的阿姨史密斯老太太,有一個貼身女仆奧爾加。史密斯老太太去世後,遺囑上寫着,全部遺産留給女仆奧爾加,但是奧爾加被指控僞造了遺囑,後來奧爾加就失蹤了,遺囑都給了德雷克夫人。
其二是律師事務所職員萊斯利被害案,萊斯利在回家路上被人在小巷中刺中後背而亡,兇手至今未被發現。萊斯利曾經因為僞造罪入獄,警方推測可能是被人報複。
史密斯老太太買下了一處廢棄的礦坑,園藝師邁克爾在這裡打造了美麗的礦坑花園。年輕的女孩米蘭達,詢問邁克爾這裡以前是不是有一處水井,邁克爾否認。
德雷克夫人跑來告訴波洛發生了新案件,喬伊斯的弟弟利奧波德被殺害。】
【可以發現,原著中的奧爾加是一個貼身女仆,而不是電影中的管家;萊斯利是職員,而不是電影中的醫生,但是死亡方式是一樣的,都是背後中刀死亡;利奧波德是喬伊斯的親弟弟,電影中改編成了醫生的兒子。原著中,是史密斯老太太擁有一個花園,電影中改成德雷克夫人擁有花園。原著中,園藝師邁克爾也是一個英俊潇灑的人,可能是電影中廚師馬克西姆的原型】
電影:天亮前,波洛召集衆人,展開了他的推理。他之所以晚上一直出現幻覺,是因為喝了泡有蜂蜜的水。他被襲擊之後,女管家奧爾加好不容易從櫃子深處找到了一罐蜂蜜泡水給他喝,而這蜂蜜,是蜜蜂從花園裡采集的,花園裡的花是杜鵑花,會分泌神經毒素——這些花,是德雷克夫人在摧毀花園後重新種植的,目的就是為了釀造有毒的蜂蜜!
原來德雷克夫人對自己女兒艾莉西亞的控制欲到了一種極緻,無法忍受她與馬克西姆訂婚,所以重新種植了一片杜鵑花花園,并且以照顧女兒為名,天天親自給她服用泡有毒蜂蜜的水。艾莉西亞在毒蜂蜜作用下産生各種幻覺。後來有一天,奧爾加替夫人照看艾莉西亞,艾莉西亞幻覺再度發作,手足無措的奧爾加于是學着夫人的方式,給艾莉西亞泡了一杯蜂蜜茶,不料這次這杯茶終于要了艾莉西亞的命。德雷克夫人回來後發現艾莉西亞斃命驚慌失措,于是把她推下樓,僞裝成艾莉西亞因為幻覺折磨自殺。當時的驗屍醫生萊斯利,因為醫術平庸、愛慕德雷克夫人、剛從戰場回來有創傷,所以未能正确檢查出艾莉西亞死因。
一年來,德雷克夫人斷斷續續收到勒索信,她必須找出勒索者,于是把可能是勒索者的靈媒請回家,将其殺害,但其實靈媒确實隻是來騙錢的。德雷克夫人讓女仆奧爾加在音樂室等她,音樂室的時鐘慢了幾分鐘,德雷克夫人在謀殺靈媒後趕到音樂室,奧爾加就不知不覺幫她做了不在場證明,之後她再偷偷找機會把時鐘恢複。
之所以謀殺醫生萊斯利,因為德雷克夫人認為他也是可能的勒索者之一,殺人方法是:用内線電話打到音樂室,威脅他不自殺就殺了他兒子利奧波德,萊斯利于是把刀抵在牆壁上後背往刀鋒上撞,完成自殺,形成了“密室殺人”。
最後,德雷克夫人在大雨磅礴中,從屋頂墜亡,似乎真的被鬼混纏身了。
波洛找到喪父傷心的利奧波德,讓他用敲詐來的錢做點好事——原來勒索犯是利奧波德。最後,奧爾加收養了利奧波德,這筆錢幫助兩個年輕的難民去了美國。
【原著:年輕的女孩米蘭達被誘拐,所幸被尼古拉斯、戴斯蒙德所救,誘拐她的人是園藝師邁克爾。
原來,當年德雷克夫人與自己的情人邁克爾一同策劃了史密斯老太太遺囑僞造案:他們讓有僞造罪前科的萊斯利僞造了一份遺囑,僞造的内容就是遺産全部留給女仆奧爾加,僞造遺囑的目的就是為了“被識破”。
之所以要這樣大費周章,是因為史密斯夫人發現了侄媳婦德雷克與邁克爾偷情,拟定了真遺囑,遺産全部留給奧爾加。所以德雷克、邁克爾二人偷走真遺囑,另外僞造遺囑,這樣假遺囑被識破之後,遺産也會全數歸德雷克夫人所有,因為史密斯太太沒有其他親人了。事成之後,二人先後殺害了萊斯利、奧爾加,把奧爾加的屍體丢進了礦坑的水井裡,随後邁克爾改造礦坑花園。但是二人抛屍奧爾加的過程被米蘭達看到,米蘭達當時沒意識到那是一起謀殺,把這件事當成秘密告訴了喬伊斯。喬伊斯在萬聖節晚會上說自己看到謀殺,德雷克夫人聽到後驚慌失措,隻能殺了她。不料,她的行兇過程被喬伊斯弟弟利奧波德偷窺到,利奧波德進行勒索,後來德雷克夫人不得不也殺了他。邁克爾即将謀害米蘭達之時被抓獲。】
【可以發現,小說原著,舊案更為複雜,而且這種“僞造遺囑”的舉動視覺畫面表現力不強,所以電影把舊案進行了完全的改編,增加了靈異和懸疑氛圍。小說中,女仆奧爾加被殺,電影裡管家奧爾加活到了最後;小說裡,同樣是利奧波德對德雷克夫人進行了敲詐,并且被殺,電影中利奧波德同樣是勒索者,但是他活到了最後,可能電影創作者覺得在大熒幕上展現小男孩被殺不妥。】
經過上述對比分析可以發現,電影是在阿婆的模式下,對原著進行了完全的翻新和創作,光是這一點就很值得稱贊:因為這畢竟是電影改編,需要考慮商業盈利性。電影完成度出色,畫面、色調、懸疑驚悚氛圍的營造都十分精彩,藝術成分很高,被人诟病的可能就是,波洛的形象被颠覆,并且作為“偵探推理片”,本作中案件的推理分析全部被驚悚取代,晚會上發生的兩個案子的推理取證分析都很簡短,萊斯利醫生死亡的“密室”更是如同兒戲,一開始我以為密室詭計是德雷克夫人作為大宅的所有者還有另外一把鑰匙,沒想到真相竟然是德雷克夫人讓萊斯利自殺。最為關鍵的是,波洛的這些推理其實都沒有實質性的證據,如果德雷克夫人死活不承認那麼波洛将毫無辦法。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德雷克夫人加害自己女兒的動機,倒是非常“阿加莎”,因為阿婆的作品中确實出現特别多這樣的專制家長,希望子女一直在自己身邊,對子女加以控制。不過,電影中德雷克夫人的扮演者,倒是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氣質。這位女演員曾在《大偵探福爾摩斯》系列中扮演華生醫生的妻子哦~
因此本作個人評分五星。雖然與原著完全不相幹,但是電影創作者們很好地繼承了阿婆作品核心的模式與動機類型,雖然推理不完美,但我認為在當下市場快節奏的氛圍下,過度追求“貼合原著、注重推理”可能不是好的模式,因為這樣電影受衆面就更窄了,反而不利于推廣原著。
而且,畢竟是改編,所以适當的創新是非常值得稱贊的(前一部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就因為基本沒有改動情節脈絡,也遭到了大量差評,不過這可能也是因為有老版本朱玉在前的緣故)。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懸疑推理電影問世,這才是我們這些偵探推理迷最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