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極盡所有的為觀衆呈現果農一大家庭的生活細節,細緻到女孩在門闆上自在搖晃、小孩子們在廢棄的車子裡假裝去探險、為被打死的小兔子祈禱并用土埋葬,身着媽媽的長裙在床上跳躍,再到爺爺靜默俯觸枝葉、一大家人歡喜鬧熱為爺爺過壽、拖拉機穿梭在果園裡摘桃子等等,觀衆雖身處在世界上不同時間、不同地域裡的角落,卻足以感受到一個家庭生動鮮活的生活狀态及氣息感,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人類共通語言。
影片期間穿插着現代發展與落寞果農經濟的種種矛盾設計,落葉歸根的土地家庭情懷與現代發展進程之間的對立越發凸顯,果子是一家人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而果業低廉的價格更是難以為繼,一向堅強“兇狠”的父親面對“侵入者”無所畏縮,但在倒車弄翻一箱桃子後卻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失聲痛哭;果農在廣場上聚衆呐喊抗争,也沒有任何結果,一顆顆被大卡車碾碎的果子,不停地投擲到店面的玻璃窗上,隻能成為發洩果農們内心怒火的無效之舉,結尾一家人如平時一般切果制罐頭、記賬、小孩子玩耍,挖掘機作業的聲響讓所有人臉上瞬間充滿哀傷,一家人也隻能眼睜睜望着一棵棵果樹被推倒、被碾壓。
痛苦和壓力永遠是屬于大人的,我們在結尾最後一個遠遠的上帝視角中,小孩子依然如故在歡笑玩耍,房子不遠處挖掘機繼續工作,卻唯獨不見了大人們;該鏡頭可謂是點睛之筆,未見其人與其聲,更是凸顯出大人們的無力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