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期檔的首波劇已經全面收尾,追完了《朱雀堂》的感受——對于坐在頭把交椅上的女性形象有了具象的樣貌。

《朱雀堂》作為萬茜首部出演的短劇,這部新作從題材到體裁都有試驗性,而她一改此前的文藝風,身穿長衫穿梭在民國的腥風血雨中,用眼神和微表情組合的逐幀演技撐起了一個過往影視作品中不曾有過的江湖。
微表情裡的雙面人生
江湖兒女,總會有幾分意氣風發的想象,譬如金庸筆下的俠女,她們總是快意恩仇,來去如風。
萬茜在《朱雀堂》裡飾演的當家人高英卻不是,她出場雖然帶風,但對周遭洞若觀火,面對挑釁和恭維喜怒都不形于色。

在細微的眼神和表情變換裡,高英的情緒才會被察覺,這讓習慣2倍速觀劇的網友如今要用0.5倍速反複咂味,才能察覺出這個像洋蔥般的人物打開的層層包裹。

随着朱雀堂裡“電影皇後”們光鮮背後的扼腕遭遇被逐漸揭曉,高英用逐幀演技上演了黑切白。
一方面,她對于養父的為非作歹看似耳充不聞,繼續扮演好棋子的身份;

另一方面,她把對朱雀堂的女孩們的同情放在心裡,當她說出:跪着求生隻會死得更快!
看上去是在訓斥,但眼神中藏着悲憫,她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布局,她想成為執棋人,用她的方式護女孩們周全。

長在青竹幫,又掌舵朱雀堂,高英是站在陰影裡的人,所以她善于僞裝情緒,暗湧才是常态。
高英的籌謀,她的不甘願被人當成棋子,高英的雙面人生全靠萬茜的眼神和微表情撐起了角色複雜的内心轉變。

妹妹高月被害,高英兩次落淚,一次是與妹妹的告别,無聲的抽泣後擡起頭來兩滴眼淚落下的同時,眼神從悲痛轉為憤恨;

第二次是在櫻花樹下哭到哽咽,責怪自己沒能保護妹妹,責怪夏漠的複仇計劃牽連到妹妹,她的痛苦在短短十幾秒内迅速感染觀衆,當觀衆還沉浸在高英的痛苦中時,萬茜的眼神已經轉變為淩厲而堅定。

她說:棋子有刃,想要拿捏,就得見血!
前一秒是失去妹妹而痛哭的姐姐,後一秒是要秉持公道的朱雀堂當家人。

在快節奏的短劇中,萬茜用眼神和微表情的變化讓高英這個角色的柔情與狠戾實現了從低八度到高八度的跨越,而萬茜的表演既呈現了高英這個角色的女性特質,同時也符合高英江湖兒女的俠義與格局。

如願給妹妹報仇,也給朱雀堂的女孩們找到闖出生天的路,高英手刃高飛後,對養父說:他一聲都沒吭出來。
高英舉起槍面對養父高肅生的眼神和微表情堪稱《朱雀堂》萬茜逐幀演技的又一名場面,微眯的雙眼帶着笑意和蔑視,你也有今天的潛台詞不必說出口觀衆已經了然。

殺伐果斷的決絕,幹脆利落的身手,痛快淋漓的複仇,《朱雀堂》的大結局在萬茜的細膩表演中被推向高潮,民國大女主形象在此有了具象化的面貌和風骨。

萬茜用眼神和微表情構建出一個外冷内熱、俠骨柔情的江湖話事人,并不是人狠話不多的表演型飒,而是可以從高英的成長線索推理出她性格養成的脈絡。
頭頂朱雀堂話事人和高家大小姐身份出場,在《朱雀堂》的最後,高英的身世才被揭曉,從小流落街頭後被收養,她因此成了高英。
在外人看來,高英掌管着朱雀堂,但其實她知道自己不過是養父手中的棋子罷了。

高英的隐忍是她的保護色,把情緒埋在心底也是她保護自己的生存方式。
不得已而成為江湖兒女,高英的可貴,是她身處泥潭仍然在内心保留了溫暖。

高英最後選擇留在朱雀堂,有逆行者的孤勇,也讓人冥冥中想起《金枝欲孽》的如妃,她們看似那麼堅強,卻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微表情下盡是功底
《朱雀堂》作為短劇每集隻有19分鐘,在強情節快節奏的劇情下,萬茜的這些表演細節卻都是反複小火慢炖後的結果。

高英因為妹妹高月下線的哭戲,萬茜的情緒轉折并不是信手拈來,短劇的表演難度在于怎樣可以在快節奏的表演中既保留情感濃度又迅速推動劇情,從幕後花絮中我們可以看到萬茜嘗試了哭到淚崩,但拍完之後并不滿意,最終選擇了哽咽啜泣然後迅速情緒轉折的表演方式。

最讓人震驚的是萬茜在直播中談起對高英服裝發型的建議,我們才知道原來#讓萬茜穿長衫的天才是萬茜本人#,高英的長衫、麻花辮、旗袍壓襟這些塑造了高英俠義飒爽的外在形象的要素都是萬茜自己的建議,這就是一個好演員在充分理解角色之後,賦予角色的形神兼具的職業素養,能夠為角色量身定制的表演能力也是萬茜敢于嘗試短劇的底氣和實力。

萬茜的表演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不論是大銀幕、長劇還是短劇,她都可以用細膩的表演方式塑造出了一種奇妙的氛圍感。
曾經,萬茜看向阮經天的一個回眸,眼神和微表情掌控成為銀幕經典。

《萬裡歸途》裡,她飾演張譯的妻子,面對丈夫萬裡歸家時,兩人的擁抱在幾秒内完成情緒快速轉折,有久别重逢的欣喜更有一路艱辛後的疼惜與懂得,極細微的表情變化将一個妻子的複雜心情刻畫到位。

在金爵獎用《長夜将盡》斬獲“影後”,她飾演的是天使還是惡魔?萬茜片中在養老院裡的純善和背過人後的表情轉變,讓觀衆的認知在善惡之間搖擺,難下定論。

《九州海上牧雲記》裡的南枯月漓眼神如刀,又瘋又狠。按理說,高英如果有點南枯月漓的痕迹,也可以成立,但萬茜偏就一絲一毫都沒代入,而是讓高英成了紅塵沉浮裡的孤身一人。

在光怪陸離的十裡洋場,萬茜诠釋的高英因從小流落街頭遂把清醒而克制的冷靜植入骨髓,不會因為她的生活境遇改變,也不會因為年齡改變,這種奇妙的天賦也是一個演員的功底。

萬茜在高英身上塑造的能量場某種程度和她本人的性格也是契合的,在娛樂圈裡,萬茜出道多年從未争豔,但你總會關注到她表演。
就像五年前的“浪姐”,她很少刻意搶鏡,但在排練室帶傷猛練是帶着一股子狠勁的。

都說人狠話不多才是飒姐,但從藝術角度說,這種性格怎麼不算是一種留白的美呢?
在朱雀堂這個名利場裡,很多人把野心和欲望寫在臉上,而高英不露聲色,這就塑造了她的與衆不同,沉靜的氣場形成了一種特别的美感。

看完《朱雀堂》,會對萬茜的認知又多變了一層,能從角色身上看到她的影子,但每一個角色又是那麼獨特且截然不同,她既可以小衆也可以大衆,從知性文藝高智感到英姿飒爽女俠風,萬茜在用量身定制的表演方式帶給觀衆充滿期待值和新鮮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