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這篇影評,一擡頭,剛剛好看到了窗外的雲朵,大自然總是如此慷慨的給予我們饋贈。
每一幀都漂亮得像壁紙,以至于看片子的過程都成了難得的享受。整個片子有種“舒服”的感覺,結構精巧,第一集用了春 夏 秋 冬作為明線,暗線則鋪墊了求偶、新生、死亡,第二集則是根據白海豚的顔色,也就是白海豚的年齡來做結構,甚至到最後它們成為博物館裡的骨架和屍體。
心情低落到谷底,真是難過啊。好在導演最終都給了向上的結局,小野牦牛的放生,從此它不再作為商品,小葉決定留在海邊繼續父親的事業,人類和白海豚未來還會有美好的可能性。
甚至第三集的開頭,蜷縮在雨林裡睡覺的小象,都讓我不由得想到了那隻去世的白海豚,她肚子裡還有一隻差幾個月就要出生的小白海豚,也是那麼甯靜的蜷縮在媽媽的肚子裡,這像一種美好期冀的傳承,盡管它們不是同一個物種。
我最喜歡的是第三集,不同于前兩集,動物們總是成群出現,這群亞洲象,他們的家族太小了。這是同一個族群的故事,就連名字都很統一,一隻叫“武則天”的母象管理着象群,一隻叫“國王”的公象擁有絕對的力量,然後是它的競争者老二、老三,它的兒子老四、老五、老六。家族裡,其餘的成員不多了,放眼全國,亞洲象僅餘三百多頭。
這個家族的故事,是國王對故土的尋找,同時,兒子老四完成了成長。但是,老四看起來實在太不靠譜了,明明是跟着父親探索的征途,卻跑去玩電線,還差點把自己纏住了。在它身上,人和動物的界限消弭了,玩耍,睡覺,破壞,它看起來非常像個不聽話的孩子。
最後,這個不靠譜的老四,在片子裡完成了一次成長。面對老二的挑釁,它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家人。雖然這場戰役最終不戰而敗,它和老二的體型差距實在太大了,老四畢竟還是個孩子。
這場戰役,讓我想到了第一集裡,野牦牛昆侖氣勢淩厲的從山上沖下來,就為了拯救它的孩子。昆侖和國王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昆侖的下山,是為了它的孩子,而國王的退卻,也是為了孩子,它想給老四真正成長的機會。
這種對比在片子裡還有很多,比如同樣在第一集裡,即将被賣掉的小野牦牛面對貨車拼死掙紮,最終送了性命,被領養的小野牦牛也是不斷掙紮,但和野保站的情誼讓它掙紮的時候都扭着頭,不斷後退,擔心傷到自己的幾位奶爸。
對它來說,這種克制的掙紮,可能正是出于對人類的信任和愛。
信任與愛,這不是一個純粹的動物紀錄片,出現在其中的有大量的人。關于野牦牛,有藏族的信仰,白海豚則被視為媽祖的化身,亞洲象獲得了廟裡佛爺起的傣文名字,這些信仰串聯起了神與動物,也回歸到了名字——《衆神之地》。
傣族傳說認為,神象讓天地太平,象是維持平衡的力量。這和野牦牛如出一轍,在藏族傳說中,牦牛的脊背構成了如此廣袤的山川。對幾千年前的人類來說,他們的力量太過弱小,于是不得不依賴這些強大的生物。野牦牛、白海豚、亞洲象、東北虎,它們或是擁有龐大的體型,或是擁有強大的力量,成為了信仰的寄托,就像開天辟地的盤古和和泥造人的女娲,動物是最早的神祇。
片子很可愛,小野牦牛跟着野保站的奶爸們一起晨練跑步,寄居蟹靠武力搶占房子,老四和老六用鼻子玩一隻廢輪胎,不隻是動物,就連人類也非常可愛,專家一邊介紹一邊說“這個好要拍下來”,昆侖加入保護小牛的時候,一個隻有智達受傷的世界達成了,一首動物哀歌構成了對牛彈琴的名場面……每次在我快要想落淚的時候,又不小心被可愛到了,心裡浮上來溫暖。
第三集的末尾,也是我最感動又唏噓的地方,“後爸”趙平帶着香蕉去看老三,發現它瘦了,“原來你看多胖。”
老三像個“壞孩子”,它曾經逼停三十多輛卡車,就為了吃甘蔗,上路,把一輛大車的前擋風玻璃撞得稀碎,最後,不得不臣服于一劑麻醉針,然後被送到了野象谷裡照料。
老三被“關押”的地方,正是他們曾經的故土,是國王始終在尋找而不得的故土。老三回到故土,又被困在故土,國王苦苦尋找故土,始終沒有找到,最想回家的大象沒能回家,在外撒野的大象卻被迫回歸故土。
這一集的結尾也是凄涼的,老二死了,永遠作為失敗者死了,再也沒有小象出生,三百頭亞洲象經不起死亡了。這也是唯一凄涼結尾的一集,盡管它開頭那麼美好又可愛。
片子沒有采用常見的人類視角,這樣多少顯得有點狂妄,也沒有采用動物視角,畢竟用人類視角去揣測動物或許顯得偏狹,最終呈現了上帝視角,或者說沒有視角,人類和動物如此平等的在天地之中。
前段時間我在雲南采蘑菇,我遇到了一朵紫色的毒蘑菇,朋友說好毒,應該把它拔下來丢掉。後來我想,這是一種典型的人類中心主義,對人類來說這是一朵毒蘑菇,但對自然來說,這隻是一朵顔色好看的蘑菇罷了。
最後我們沒有摘,把它留在那裡,和我們一樣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