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對于薛老師我是認可和推崇的。但這次以“萬物經濟學”為題拍攝的紀錄片,内容和深度都明顯不足。隻在創業,商業活動中找“窗口人物”,是遠不夠的。

就像薛老師自己在《經濟學通識》裡面有關于春運,有關于滴滴出租車價格。等等都有文章論述。雖然題材稍微老舊但更廣更像“萬物”。

《魔鬼經濟學》中史蒂芬列維特說,經濟學是研究,一定誘因(刺激,激勵)下人的行為會發生什麼樣的改變。這可能更切合“萬物經濟學”這個題目。還有加裡貝克爾對于犯罪,種族歧視,毒品問題使用經濟學方法的研究都是更廣更深的。可以借鑒的。

紀錄片中薛老師反複引用到《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也算是薛老師整個經濟學思想體系的呈現。但對于熟悉這本書的讀者來說,難免有一種隻是複習,沒有舉一反三的收獲。還有一種濃濃“恰飯”的味道。雖然商業賺錢理所應當,但經濟學家來創業,來做公司,一定不是長項,也一定不保證成功。所以隻聚焦商業活動肯定不是“萬物經濟學”。

最後還是希望薛老師可以接下來多拿到投資多拍紀錄片,就像他推崇的喜歡的,米爾頓費裡德曼,一樣創作出很多作品。可以為喜歡和想了解經濟學的讀者們提供更有深度,更緊跟真實生活,更近距離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