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當文課上老師講,對于今天的我們而言投身革命是難以想象的,但對近百年前的青年們而言,不投身革命才是難以想象的。永遠曆史化。
很多事情其實立場大于對錯。這部劇很多處口型明顯對不上,這種對台詞的删改本身也就說明了這一點。
另外感覺瞿恩的犧牲并不是理想通過他而實現,而是被其所忠于的理想抛棄在了瑞金。(立青說為了瞿恩揍立仁我就更不理解了,明明是不帶瞿長征把他留下打遊擊,後來既不是立仁抓的也不是他殺的,給了最高禮遇還幫着養孩子
搜了一下瞿秋白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瞿秋白被認為是‘叛徒’加上‘左傾盲動主義’的問題遭到公開批判。1967年1月19日,金衡玉墓被紅衛兵砸毀。2月8日,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的瞿秋白墓上的瞿秋白像被紅衛兵砸毀。5月12日,瞿秋白墓被紅衛兵砸毀。1972年中發12号文件稱:“瞿秋白在獄中寫了《多餘的話》,自首叛變了。”
此外對今天的我而言當年張黎的劇節奏有點太慢了,包括前兩年看的《大明王朝》,要是我自己一個人看我估計至少能開到2倍速。劇是好劇,但還是孔笙近年的劇更合我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