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結尾,還能有此評價,果然最高級的黑還得是捧。
不僅要吹巨人,還得把其他大多數作者都踩一腳,不愧是當年的“閉嘴番”啊,讨論的環境就是這樣被破壞的。
先說結論,作者的懶惰導緻了結局的崩壞,到了後期,作者一心隻想快速完結,而早已失去了打磨情節的耐心與熱情。
作者很明顯是先想好了結尾,然後硬湊的過程,所有的情節都是空中樓閣,經不起推敲。
在天地之戰中的各種降智操作先放在一邊,畢竟艾倫一心求死,打得難看也正常,先來說說進擊的巨人的能力,也即“看到未來的記憶碎片”。
這麼重要的線索,居然就幾句台詞帶過了?你嘗試的過程呢?結果呢?怎麼就失望了?“無論怎麼做” 做了些什麼?事實是半點都沒有展現出來。
艾倫到底能夠修改多少曆史?能多少次修改曆史?能影響曆史到什麼程度?統統沒有交代清楚,隻能根據結果來倒推“這就是艾倫影響曆史所得”。
這是艾倫自己的解釋,用一個例子來說明:艾倫的母親被戴娜巨人吃了,所以小艾倫堅定了驅逐巨人的決心,并間接迫使格裡沙将始祖傳承給自己,然後獲得始祖之力的艾倫又影響了過去,使得戴娜巨人避開小貝朝自己母親的方向走去。這其中母親被吃--->獲得始祖--->影響過去,這個鍊條并不是随時間線性發展,而是一個同時發生的時間循環,并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為了完成時間循環的必要因素。
按照“祖父悖論”:穿越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那麼自己就不會出生,那又是誰殺死了祖父呢?有兩類解釋,一是殺死祖父的瞬間創造了新的時間線或說平行宇宙;二是有某種不可抗力讓祖父不被殺死,完成時間閉環。“無可奈何”這個詞用得好,虛無的掙紮,無功的宿命,不得不完成閉環,這正是宿命論的悲壯史詩感所在。
那麼是什麼“不可抗力”讓艾倫要弑母來完成這時空閉環呢?始祖傳承?格裡沙到了任期一定會傳給艾倫。堅定了驅逐巨人的決心?牆破之日所見生靈塗炭已經足夠。
歸根結底還是這個情節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不是簡簡單單一句“設定上說得過去”,就能被稱作邏輯嚴密的好故事的。可以設想,假如戴娜吃了小貝,那麼就會産生有王血的超大巨,加上格裡沙的進巨始祖,直接就能構成地鳴的必要條件,哪還需要後期諸多波折?所以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對于無可改動的宿命,可以參考《十二猴子》的處理。男主一直有預知的幻覺,并想着逃離宿命,但幾乎直到他中彈身亡的前一刻,他才明白自己的努力反而促成了宿命的結局。即意識到宿命時,已經改無可改,無法挽回。
對于能影響過去的能力,看看《閃電俠:閃點》的劇情:閃電俠穿越到過去,救下了自己的母親,創造了母親存活的時間線,但是因為擾亂時空引發的蝴蝶效應導緻世界瀕臨毀滅,這個結局讓他無法接受,于是隻能再次穿越,阻止了營救母親的自己,于是母親被害,但一切也恢複了原樣。這表達的是修改曆史的代價太過慘重導緻不得不按照既定軌迹來。
艾倫屬于以上那種情況?看台詞想表達的是後一種,但看情節完全沒法理解,修改曆史的代價在哪呢?
在我看來至少有三個節點能夠修改曆史,以觀後效:
1、 牆破的那天,讓戴娜吃掉小貝;
2、 第二次遇到戴娜巨人,不讓戴娜理睬漢尼斯,直接和艾倫接觸;
3、 如果擔心蝴蝶效應,那就從改變最小的事件入手,在馬萊遇到那個被欺負的小孩時,選擇袖手旁觀。
即便如此,劇情還是沒能展現“為什麼不能修改曆史”。因為作者确實懶得去構想另一條時間線的可能了,如果畫出來,恐怕沒個一二十話講不清楚,他卻已經不想畫了。
接下來讨論艾倫的目的的合理性。
最終話看來艾倫的目的無非兩點:一是純粹的破壞欲;二是希望能夠保護同伴(想要終結巨人之力是因為不想重複人吃人的巨人傳承,希望同伴活得久一點,本質上歸類為第二點)。
第一條就是作者的惡趣味,暫且不提。
關于第二點,就值得商榷了。首先要明确的是,艾倫被砍頭後巨人之力就消失了,也就是說他其實看不到這之後發生的事(後面那隻鳥……理解為艾倫的殘留一點執念吧)。夥伴們會成為最受尊敬的人,成為和平大使,最後安度晚年,這些都是他的一廂情願,實際如何,他不知道。
兩大邏輯問題:
一是阿爾敏等人解決掉艾倫,就能成為全世界最受尊敬的人嗎?
在被地鳴踐踏的人看來,發動地鳴的是帕拉迪島,解決地鳴的也是帕拉迪島,這最多就是自己搞的爛攤子自己收拾不及時,還要拉着全世界墊背,談何感激。
同時這個“全世界”不包括帕拉迪島是吧?阿爾敏等人成為了和平大使,可能帕拉迪島官方是不好動手收拾他們,但是被他們殺死的帕島士兵的家屬呢?這可是私人恩怨,幾個“帕島叛徒”躲得了一時,躲得了一世?
事實上,帕島有像莎沙父母那樣的極端和平主義者,同理推定,一定還有極端軍國主義者,這些激進的人不會放過所謂的“和平大使”的,簡直是活靶子。
二是踩死80%的人,讓牆外的水平倒退到帕島水平,就不會招來報複嗎?
讓我們回憶回憶145代王的事迹,利用巨人内戰,除掉了90%的艾爾迪亞人(實際上,原先統治大陸的艾爾迪亞人隻剩了帕島彈丸之地和少數收容區内的艾爾迪亞人,90%可能都保守了),将九大巨人留給了馬萊,隻保留始祖,還立下了不戰之誓,如此誠心,換來了和平嗎?不過百年,馬萊就敢明目張膽搶奪始祖之力;收容區内,艾爾迪亞人淪為沒有人權的工具。
事實證明,自裁羽翼、自廢武功不僅得不到和平,反而會招緻斬草除根、永絕後患式的報複。從艾倫終結掉巨人之力的那一刻起,帕島的覆滅命運就已經注定。
真理隻在炮彈的射程之内、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同樣得不到,曆史與現實已經一遍遍告訴我們這個道理。艾倫不可能不懂,始祖之力已經讓他看遍了艾爾迪亞的全部曆史。
肯定有人說,這是動畫,理想化的情況,動畫中的人們或許都有對和平的向往,所以有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很可惜,之前的劇情實際上已經說明,即使是動畫中的世界,描繪的人們也是很現實的。
早在雷貝利歐突襲結束的時期就有人設想過帕島的破局之法,同樣在動畫的理想情況下讨論,大緻上中下三策:
上策連橫,在帕拉迪島與東洋國接觸後,了解世界,與各國政要展開外交。利用島内優勢資源冰爆石開展貿易,交易各種先進科技,提升本國經濟。關鍵是要聯合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曾被馬萊侵略過的國家,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理想的結局應該是帕島聯合其他國家大戰馬萊,最終勝利,解除馬萊的武力,并解放收容區内的艾爾迪亞人。艾倫作為始祖,自然可以立下新的不戰之誓,封存巨人之力(利用始祖之力,怎麼解釋都可以)。
中策威懾,利用地鳴的強大威力,威懾世界,并強迫世界幫助自己的科技水平提高。
下策攻城,直接發動地鳴,踩爛軍事基地,讓世界無法反擊帕島。
誰知道,世界鐵闆一塊,基本沒有國家與帕島展開外交,更别說貿易,哪怕是曾被馬萊侵略過的國家也不願意聯合帕島首先解決掉強敵馬萊。這就是作者故意設置的死局,為了達成不得不地鳴的必要條件。
很多說巨人“反戰”的人,都會拿所謂的“走出森林”理論來辯護,可惜在作者筆下的世界就是這麼殘酷,沒有國家願意與帕島聯合,沒有人同情帕拉迪島的人們。
也有人說,因為艾爾迪亞帝國對世界造成的傷害太過深重,所以沒人願意幫助帕島。馬萊在這一百年中利用巨人不斷侵略,怎麼還能邀請到各國政要來到雷貝利歐?難道全世界國家都隻記得舊恨不記新仇?更何況,即便隻經過兒戲的政變,艾爾迪亞帝國政權也的确被推翻了,全世界仇視的對象理應消失了才對。然而各個國家所敵視的不隻是艾爾迪亞帝國這個政治實體,反而是艾爾迪亞平民,這根本就不合理。(如果合理,想必種族 歧視也?……)
寫到這裡想必讀者也能明白,當地鳴指向屠戮全世界的那一刻起,巨人的劇情就一落直下,救不回來了。後續的劇情實在沒有什麼讨論的必要,“尤彌爾是個斯德哥爾摩患者,她不懂得愛隻知道服從”、“艾倫就是個空有力量的傻瓜,他隻有原始的破壞欲,他就是想這麼做”,這兩條理由就是兩個大口袋,所有的邏輯不清、動機模糊之處都可以往裡面裝。畢竟已經不能用正常的思維來讨論了,就隻好用“他們都是神經病、他們都是人格有缺陷”來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