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電影的第一感受是,不過瘾,還想看。

電影節奏很快,劇情流暢,尤其是後段大家開始齊心協力的時候,緊張感一下子就上來了,讓人忍不住為熒幕裡的主角捏一把汗。劇情整體是相對有一些壓抑的,但中間也不乏有一些笑點,出現的時機,搞笑的程度,完全不會讓人突然跳出整個劇情的氛圍,也不影響觀影時的沉浸感,算是恰到好處。并且劇裡伏筆埋的相當早,甚至于沒看到最後我都沒反應過來,那居然是一個伏筆,甚至揭露的方式都挺讓人意外的。

劇情之外,電影在别的地方也稱得上用心。

電影海報的标題字體裡,"耳"的镂空處是"救命"的手語,"欲"的口字被完全封上,"聾"的耳字缺少了一橫。電影的最後,屏幕兩邊播放了用紅色突出的手語教學,片尾曲也是用手語作為舞蹈的《愛》。電影的幾個主要演員,幾乎都在電影裡使用了手語,其中主角使用手語的戲份特别多,且有不少法律用語,使用的熟練程度能看得出是努力去學習了的。

電影的故事相當精彩,具體的在後面再述。它的氛圍雖然有些壓抑,但正義獲得勝利的那份暢快淋漓,和對學習手語和了解聽障人群的蠢蠢欲動,以及關于詐騙方式及其後果的真實演繹和警示作用,都賦予了這部電影一定的積極意義。

總之,它很值得再去二刷三刷,也很适合帶家裡的長輩和老人去看,絕不辜負這個票價。

接下來的内容涉及部分劇透,介意勿看。

先來聊聊李淇,地攤所的小律師,聾啞人家庭的健全小孩,從小被人嘲笑,也不知道還口,還被起了個外号叫小啞巴。長大後母親早逝,父親隻會伸手要錢,唯獨鄰居老馬會對他好。

他的經曆讓他渴望成為有名望的大律師,渴望被人看得起,渴望有人能聽見他"說話"。可他卻隻能用着玻璃蓋松掉的冒牌金表,住在破破舊舊的簡陋巷子裡,坐在抽不上水的馬桶上,低聲下氣的祈求每一個可以向上爬的機會。

他說,我就想活出個人樣有錯嗎?我想要被人看得起有錯嗎?看似是在質問對方,其實何嘗又不是在問自己的心呢。

李淇和助手小湯在電梯争執的那場戲,堪稱全場最佳,忘了之前在宣傳裡看到的是導演還是編劇說的,在這段争執裡,小湯代表的就是李淇心裡的另一個自己,這是一個利益和正義的是非題,是李淇在和自我做着一場極限拉扯。

這裡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随着李淇和小湯來來回回的對話,電梯門也在反複的開開關關。之前刷宣傳的時候說這一段特别難拍,劇組還特地自己造了個電梯,當時還很好奇短短幾分鐘的電梯戲能有多難拍,現在看來,是真的很巧妙啊,開開關關的電梯門,大概就是李淇心裡糾結掙紮的具象化吧,在我看來這段是特别有意思的一場戲。

新律所開張後,李淇紙醉金迷了一段時間,卻在醉酒後目睹了張小蕊為了讨生計的所作所為,以及她生氣的表達自己就算聾了啞了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這才頓悟,别人可以說我聾可以說我啞,但我不能裝聾作啞自欺欺人,就算聽不見說不出,也依然可以靠自己的努力,震耳欲聾。

回看李淇這個角色的時候,忽然覺得,或許他并不局限于coda、律師等身份,這個故事也不單單指代聾啞人這個群體。

李淇,他代表着每一個在生活的泥沼裡奮力拼搏的我們。他的經曆,他的生活,他的掙紮,都太真實,有血有肉,有理有據。也許很多辛苦工作的牛馬打工人,看李淇的時候,都會像在照鏡子,名和利誰不想要?被所有人都看得起誰不希望?誰不願意光鮮亮麗的活出個人樣?

當李淇在電梯裡大聲吼着,“我今天爬到這兒,靠的不是那幫聾人,靠的也不是你這個萬年複讀生”,那沒說出口的下半句或許就是——我靠的是我自己。

就像電影的最後,啞巴樓裡的街坊鼓起勇氣來到法庭,他們讨回了他們所失去的,他們靠的不也是他們自己。

靠僥幸得來的利益,是被騙子欺詐的,靠出賣良心得來的名氣,是會于心不安的,震耳欲聾這部電影,它就是赤裸裸的把結果擺給大家看了,它就是要告訴每個觀衆,再怎麼貪婪,名和利,你都隻能靠自己獲得。

再說說我很喜歡的一些小片段吧。

李淇在警局救小蕊,和李淇最後對着攝像頭做陳述,說的是一個意思,手語打的又是另一個意思,很巧秒,也很有趣,更是襯托出李淇對聽障人士和對手語的熟悉程度,并且很适合電影以聾啞人群體為主題的這個設置。

地攤所抽不上水的馬桶,必須交了房租才能修馬桶的窘境,和李淇選擇32樓作為律所新辦公室時坐的金馬桶,以及背景音裡那一聲流暢的沖水聲,鮮明的突出了李淇身份待遇的變化,雖然隻是表面裝裝樣子。

吳阿姨引爆燃氣的爆炸聲,和利欲熏天的煙花聲同時響起,那一刻我僅剩的第一反應是窒息,是快要喘不過氣來的壓抑,是和李淇一塊兒共情的蒼白無力。我是個淚點很低的人,看十部電影九部都能哭,可這一段是真的有種呼吸不上空氣的難受。

啞巴樓裡有個打鼓的女孩,或許她和李淇一樣,對于自己coda的身份抱有怨恨,不滿的敲打着她的架子鼓。可後來家裡被騙錢後不得不搬走時,她丢掉了她的架子鼓,還說了一句"反正沒有人聽得見"。看到這一句我下意識的反應,是啊,這不就是他們的想法嗎,出庭作證有什麼用,反正又沒有人"聽見"。我猜,女孩的話,也許就是個一語雙關吧。

醉酒後李淇對小蕊哭着大喊,"從我出生那天開始,我每天都說話,沒有人聽得見!",也許那是他第一次,把自己心裡的那根刺剝出來,血淋淋的展示給别人看,那個曾經任人欺負的小啞巴,終于第一次把委屈說出了口。看着李淇踉踉跄跄的跌倒又爬起來,臉漲的通紅滿是眼淚,很難不為之感到同情和心疼,這段演技确實還挺出彩的。

精彩的内容還有很多,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對這部電影幾乎挑不出什麼瑕疵,它有笑有淚,又極具現實意義,演員的演技也都十分優秀,甚至可以毫不猶豫的說一句。

它能火,它該火,它值得火!

希望所有像李淇一樣的人,都可以站在32樓。

大聲說話!震耳欲聾!!

——————————————————————

二刷補充。

李淇和小湯吵架之後,李淇回到32樓,把鞋子上的貼紙撕下來,又粘在手上甩不掉,也像暗喻他被帶上了一個撕不掉的标簽。

中間小湯辭職以後,他坐在路邊看着手機裡的視頻學手語,說明他其實沒有完全放棄李淇,并且後面李淇來找他,還沒說具體是什麼案子,小湯就立刻說我接了,這裡就感覺也許小湯離職後還是有在關注李淇的事情。

最後勝訴,聾人大哥第一個帶頭鼓掌,他們是聾人,聽不見掌聲,這是專門為李淇勝訴鼓的,而李淇舉起雙手,做手語的鼓掌,則是為他們勇敢站出來作證而鼓掌,這一幕其實是他們互相為對方鼓掌。

李淇第一次回玩具廠的時候,在走進大門之前,特地整理了一下衣服和頭發,吳阿姨讓他幫摸牌的時候,他也像是經常這麼做似的就走過去摸了一張,還被吳阿姨誇運氣好,這個時候就已經顯得他其實很在意被關注、被誇獎,到最後聾人大哥第一個開始給他鼓掌,他第一反應是頓了一下的,很快就露出一種像是欣慰和釋懷的笑容,這也許是他第一次心安理得的得到掌聲。

雖然他一開始拒絕那些聾啞人的案子,嘴上光冕堂皇的說名和利總得要一個,可當他問小湯,他們是什麼人?小湯下意識的回答——窮人,李淇立刻接過話來,他們是普通人。說明李淇并沒有把他們當窮人看,沒有同情和可憐,他隻是想要接更好的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