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一看到迪士尼的城堡,我就知道又是一部臉譜和套路的片子。
經驗豐富、實力超群、愛耍小心機的落魄船長;理想主義、勇往直前、永不言棄、多災多難的小女孩(bushi);還有一個打雜的燈泡。
非常經典的主角團,如果拍的是三隻小動物的話就會好很多,如果拍的是三隻亞馬遜的熱帶動物就會更好,好好表現亞馬遜的美不好嗎?用那些已經滅絕的動物提醒大家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不好嗎?
但,他卻拍了三個真人,千不該萬不該,他還拍了三個英國人,上次英國以及其他的國家的探險家到全球探險、尋寶是什麼時候?沒錯!地理大發現,帶來了什麼?三角貿易、殖民主義、帝國主義……
這部片子看得我血壓上來了、拳頭也硬了。
看到女主在市場解救小動物,我眼前浮現出那隻因管理員疏忽而被暴曬緻死的袋狼——世上僅存的最後一隻。
一個植物學博士、懂得保護動物的博士,算是專業人員吧,居然敢跟專業的船長争執航行路線,去質疑别人的專業,這肯定不是專業人員能做出來的。
跟族長談判,“我會把箭簇還給你的們的,等我們找到月亮之淚之後”多麼的冠冕堂皇,多麼熟悉的話語(似乎所有強盜都這麼說),箭簇不是你的、月亮之淚更不是你的,你憑什麼借人家的東西去找人家的東西,這不空手套白狼嘛,就算你要拯救世界,那輪得着你嗎?(好像所有歐美片都喜歡空手套白狼)
可能是我太過于挑刺兒,但沒辦法,這套路化的故事和他們的曆史,沒辦法不讓我想到這些。
退一步,讓我們打開思路,如果歐美能正視他們的強盜曆史,并作出反思,是不是拍出一部好電影的方向?
好吧,這是我不切實際的幻想了,希冀他們能别再寫這麼套路的故事就好了,拍好亞馬遜的風景當個風光片看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