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盛夏未來》的結局十分離奇。整場電影涉及了離婚、中年婚姻、雙向欺瞞、夜店、單親家庭、暴力、同性戀、電子樂和媒體權力,而這些要素仿佛一場突如其來的海上風暴,在怒海狂濤的一刻鐘後消失得無影無蹤。銀幕上打出“三年後”三個大字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片風平浪靜的大海:陳晨與父母關系融洽地坐在車上,沒有王叔叔李阿姨,沒有離婚協議、争吵和心理創傷——甚至連肉體創傷都沒有,帥哥吳磊依然站在台上,實現了自己的DJ夢想。我原以為耳聾的情節是要為叛逆青年夢想破碎服務,結果發現神通不敵業力(家業的力量),家裡有錢長得帥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這是否落入了成年人俗套的教誨?是不是正如台詞所說,《盛夏未來》告訴我們的是,青春是一次叛逆後的和解,我們終究要學着接受不完美?

這裡存在着叙事性的詭計:我們原以為張子楓的叛逆是因為母親出軌,後來才知道是為了彌合父母的婚姻;原以為陳晨與鄭宇星是假戲真做,結尾卻告訴我們陳晨早就暗戀鄭宇星——原來如此!陳晨的叛逆不過是挽救傳統家庭關系的一次嘗試(說不定還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鄭宇星和陳晨的情愫也是在影片開始就注定好了的“愛情”。

換言之,在這部青春片中,青春從不越軌。老一輩的愛情敗于張子楓聲淚俱下的懇求,最終還是回歸穩定家庭的價值觀(論結果可能張子楓沒赢,但論情感傾向和價值觀表達,妹妹的表演從沒輸過),年輕一輩的情愫也不過是在“你愛我,我不愛你,他不愛我”之間打轉。至于反叛傳統的電子樂夢想——我十分懷疑電子樂在這部影片中是否具有反抗性,大概更多還是富裕中産的一種精神标志吧。

中年女性獨立追求新愛情的嘗試——輸給了家庭和孩子。跨越性向阻隔的真摯情感——敗給了俗套愛情。反抗主流文化和中心權力的電子樂、短視頻——敗給了有産階級的收編。

全篇唯一一個越軌的刺點(punctum),是吳磊和張子楓在音樂節上的那個吻。它是如此地格格不入,以至于我一開始将它視作編劇的敗筆。但實際上,ntxl與直女的吻至少有如下幾種解讀:

1.鄭宇星具有某種“酷兒意識”,他的性向可能是流動的。

2.鄭宇星和陳晨在某種程度上解構了“親密關系階梯”,把“親吻”這一行為拉到了“異性好友”的台階上。

3.鄭宇星所處的文化環境讓他對性接觸更加開放,這與陳晨所在的“好學生群體”構成了鮮明的矛盾。

……

然而,在全片如此保守的基調上,這個吻很難不讓人往“渣男”上解讀,畢竟吳磊表演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多少讓我聯想起身邊兩面三刀發展多角關系的惡心人類。

我想,這個吻本該是先鋒的,深刻的,大陸青春片難得一見的親吻。然而,正因為隻有這個吻是先鋒的、深刻的,反而成為了庸俗秩序中的“惡心”(薩特語),成為平靜海面上唯一一個溺水的人。不過這次,陳正道沒有讓哪隻手來拉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