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以為這部劇也是跟電影一樣消費張老師跟她的女高,明諷暗貶的,因為一些剪輯偶然開啟了興趣,大衆眼裡的張老師是步履蹒跚,繃帶纏着節節指骨,胸前總是别着一枚黨徽,眼神堅毅有神。不曾想張老師其實是個風趣的犟種。了解到張桂梅老師的原名為張玫瑰,易碎的玫瑰支撐不住苦痛的前半生,唯有堅韌的梅花才能在人傑地靈的地方肆意爛漫。
化緣式的辦女高,挨家挨戶讨生源已經是報紙新聞知曉的事情,正如張老師說的,她從來沒想到辦一所女高這麼麻煩這麼複雜,我們也不敢想象其中的艱難險阻會有這麼多,這麼瑣碎,光靠一腔熱血果然難以支撐理想信念,先不說劇情篇幅簡略帶過辦校頭三年的艱苦,廁所食堂共用,看他人眼色,發錦旗式地拉贊助,不厭其煩地遊說辍學女孩返校,多年的辛酸血淚被她一筆一劃記在了工作手冊上。所謂風趣的犟種,後者成就了女高,前者則是豐富了形象。能夠敏感細心地觀察到女孩們的心情跟想法,為了守護學生付出了一切,找尋辍學打工的谷雨,為了她前後證明清白,了解到柳細燕的不安全感造成的自甘堕落,解決了原生家庭的矛盾,照顧蔡桂枝一家,安慰漂浮在海中央的辛欣母女,從來都是女高的定海神針。
再說一些比較喜歡的雙子星:
蔡桂枝和谷雨:針尖對麥芒,鉚着勁跟對方比,相互救贖,相互成就,相互開導。谷雨為了3w彩禮出賣女兒酗酒的爸,難産去世的媽。蔡桂枝被工程款拖欠工資撒怨給妻子的爸,常年挨打生病的媽,蔡桂枝比谷雨強一點的就是他砸鍋賣鐵也願意送女兒讀書。谷雨在建校時期因為聽到有人說張老師的壞話,狠狠用頭磕掉了那個人的牙,那個人就是蔡桂枝的爸爸。一個同寝室的001和100,同次摸底的468分,在宿命間就成為了對手,絕對的宿命感,你興文學,我志數理,在谷雨辍學後悔時,蔡桂枝抄了厚厚幾本的筆記給她,激勵她快點追上自己,蔡桂枝因為父親生病退學時,谷雨說自己就是她的參照物,勸她莫要放棄。互相欣賞,互相成就。我們是最好的對手,我們是彼此的天才女友。
羅一一跟辛欣:前者從小失孤,好在遇見張老師的兒童之家,後者常年被父親家暴,母親為保護反殺。一個熱衷畫畫,一個沉迷學習。第一次相見是在衆人議論裡的打探,盡管好奇,但還是禮貌克制住了發問。辛欣因為家庭受到打擊,不願接觸他人,整天埋頭苦學,羅一一活潑開朗,用自己的方式感化辛欣,為她思念的母親作畫,成了她今後床前的盼頭和目标,辛欣鼓勵且肯定羅一一的天賦,幫她搜尋藝術院校的資料,分析結果。彼此感化,彼此鼓勵,彼此前進。
劇裡讓我落淚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女高開學遇暴雨,女孩們有跨着大山走了兩天,有的鞋子磨爛了,有的腳上包着個袋子,肩上扛着重重的蛇皮袋,就這麼一步一步走來了,還有許多人趕不來的,也是張老師一個又一個地去接,牛車拉的,單車踩的,拖拉機送的,就這麼冒着雨踩着泥濘走向了給予無數女孩希望的女高。
二是辛欣跟媽媽在監獄裡通話的一面,我不禁佩服導演組的選角,選出母女倆是那麼的相像,一個在鐵窗的盡頭,一個在自由的外頭。一個保護女兒反殺家暴丈夫的女人,一個支撐母親希望努力學習的女孩,都是如此地堅韌向上,向上的自由撐托着向下的打擊,承載着厚厚思念,綿綿盼頭,緊挨着往前走。母親絕地反殺換回母女兩人的絕處逢生。
張老師的擰巴嘴硬心軟暴脾氣
陳四海的辭職,張老師用電台播放了自己對戰友的不舍和祝福,羅一一的藝考,用頭像表達自己對她的支持及鼓勵。不善言辭的人直接用自己的行動讓對方看到自己的誠意。
面對無理的踢皮球行為轉身就走,面對可争取的戰友竭盡全力,荒唐世界總有人滿懷熱血執着冒險,執着是女孩們唯一的救贖。在女權在2008年還沒有名字的時候,張桂梅老師就開創了女性,太先鋒了,偉大的女性。
感謝四位女編劇讓我們能在國産劇裡正視月經,講出月經,為太多在社會司空見慣卻極少明确表達女性歧視與不公的現象,我們需要好的女性發言,我們需要更多女性立意,女性影視。談女權的第一步,就是要女性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