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是個學渣,所以對于高知學霸的羨慕不言而喻。
我經常給自己建立自信:
保持謙遜,我要始終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不要低估任何人。
在工作中,我喜歡交換想法,即使是剛畢業的新人或者是比我年長的轉行新進者,我都願意悉心分享。
雖然不自卑,但仍在努力讓自己成為高知青年的路上,盡力無限靠近。
如果說在2021年收尾有什麼特别之處,我想有個答案那可能是:
大衆對于婚姻的認識發生了改變。
教科書級的模範夫妻,雙雙開撕,将婚姻裡的隐忍不堪,層層剝開後,不論是高知還是學霸,都難逃其中。
2
分開反而成為了更好的開始。
于是乎出現了另一個極端:對于婚姻的悲觀與恐懼。
越來越多适婚的人,不敢結婚。
來自相互的不信任,猶如誰相信了誰就是第一大傻瓜,也不再敢去依賴和依靠。
獨立也成為了每個女孩唯一的信條。
實話實說,我及其我現在身邊的大部分女生,還未經曆婚姻,就已經對此有很多困惑了。
于是我們試圖做了件可以幫助解答某些困惑的事。
我們追蹤了一位:
1.高知女性
2.結婚7年
3.再婚5年
她能力強,情商智商雙高,北京頂尖大學的法學碩士,工作上雷厲風行,行業中的佼佼者。丈夫是北京本地人,有房有車的公務員。
要說收入和社會地位來說明顯的女強男弱,可她忍受了長達7年的情感暴力,和來自婆家的暗諷。
事情發生在15年前,他們決定步入婚姻的殿堂,2年後有了大女兒,繼而又有了小兒子。
在30出頭的年紀裡,是人人稱羨的成功北漂一族。
可就在兒子剛剛1歲時,前夫的工作發生了變動,不僅工作上遇到了困難,還遭到婆家的質疑:“每天工作那麼忙,怎麼能照顧好家人和孩子。”
從那開始接下來的5年間,是數不盡的抱怨和責怪,工作太忙吵架,關心與不關心也都會吵架。
最後她放棄了争辯,開始不聞不問,隻管照看兩個孩子。
她說她沒有獨處的私人空間,他不許她一個人。
她說她知道前夫把錢拿給另一個女人了,但是她已經不想管了,除了煩,已經沒有其他任何的波瀾了。
孩子漸漸開始5歲了,開始感知周圍環境。她最終決定分開的原因是不希望這樣的爸爸影響了孩子的成長環境。
最後,她不得不承認這7年的時光是錯誤的,隻得盡快結束。
在這場婚姻裡,她重新思考了很多議題。我認為值得所有對婚姻有困惑的人看一看:
1.永遠不要放棄工作,或者工作的能力。
2.保持獨立,思想、精神和經濟上的獨立。
3.不要害怕失敗,當幸福來臨的時候也不要退縮,不經曆過永遠不會知道對錯。

3
前陣子看了《朗讀者》第三季。
還是一如既往的寶藏,其中一期的主題是:你會愛他很久嗎?
董卿說:你會愛他很久嗎,這個問題的重點其實在于“久”,這世界上一切的愛的遺憾都源于它的不長久。
那一期的朗讀嘉賓是:“麥爸菜媽”。
丈夫叫茹振鋼,是個小麥育種專家,他所研發的小麥品種“矮抗58”,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有人曾做過統計,說中國人的餐桌上,每八個饅頭裡就有一個來自于他的“矮抗58”。
妻子叫原連莊,是一位大白菜育種專家。她培育出來的“新鄉小包23”,風靡全國。中原地區所種植的大白菜中,有一半都是她培育的品種。
夫妻兩個,一個管的是主食小麥,一個管的是副食蔬菜。
因此他倆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麥爸菜媽”。
大家都知道1942年,河南發生的大饑荒,餓死了百萬人,這種挨餓的經曆刻在了茹振鋼的心裡。
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科研來将此改變,饑荒的人們帶來的恐懼。
夫妻二人誰都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但家裡總要有人照顧。
于是兩人定了一個十年之約。十年内,誰先研究出好品種,誰就是赢家,輸的一方就多做家務。
就這樣,一人紮進了麥田,一人鑽進了白菜地。
最終兩人在各自的領域上都取得了好成績。
主持人形容說你們倆的關系,又是夫妻,又是朋友,又是同行,又是戰友。原連莊說,還是競争對手。
茹振鋼總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主食和副食一結合,這就是完美的生活。
這樣的科學家,這樣的神仙愛情,比起那些所謂明星人設,真實的千倍萬倍,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文/V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