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因為這B站看到了李庚希的一些混剪,覺得她真的很有金高銀的氣質,剛好看到有這個電影的片段還挺帶感的所以特意翻出來看了。
電影一開始的節奏就挺快的,一段快切表明了現在女主的狀态,每一天都需要活得一絲不苟,但是同時她身上也還有這一股頑強的生命力,一個星期要去透析三次的她居然還有精力去跳舞,也會做自媒體不讓自己閑着也賺一下藥費(每周這種透析應該花費也很高吧)。但是有一點我知道非常不解,除了快切表述生活方式,為什麼後面的一段還是在人物還沒有完成動作的時候就切下一個鏡頭,讓我覺得每個鏡頭都不是完整的,急匆匆的感覺,觀感不好。
因為觀衆是被女主一段獨白帶進劇情裡的,一開始我們就很清楚女主面臨的病魔的痛苦,知道她不開心沮喪的原因。一開始呂途的出現和淩敏還真是一個巨大的反差,呂途就好像遇到什麼事情都會傻樂那種人,但是從他的一些語言又能看出來他不是傻,隻是自己有自己一套看待事物的方法體系,到最後我們會發現:他們内核都是一樣的,隻是兩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他們都被疾病折磨得很痛苦,面對這份痛苦淩敏選擇的是找最快的辦法解決他,後面揭曉呂途他是想清楚了這個痛苦他不想再面對,也改變不了了,就能快樂地活一天就是一天。其實我特别能理解呂途的想法,因為一般人面對危險或者痛苦會選擇解決問題或者避開問題,淩敏也會積極找腎,甚至用“不道德”的方式;但是我第一反應是先滿足好奇心看看這個危險是什麼,也不怕面對,因為大不了一死,也沒關系,就是這樣帶着淡淡的死意活着。
所以到最後淩敏發現呂途還可以治質問他為什麼不治,他說他害怕,26天躺在ICU裡不能動的感覺,我這裡是能完全理解呂途的想法,如果此時我是淩敏,會尊重他的想法和決定,而不是想劇中一樣覺得他不負責任,強硬地想要用各種手段讓呂途接受治療,包括呂途的媽媽也是非常熟練地使用了道德綁架一招。幸好,最後淩敏還能想出辦法是勸呂途去接受治療了,這個勸我是可以接受的,這種通過溝通改變别人的想法和通過各種手段去改變别人的做法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能我被脅迫着改變做法的次數太多了,對這二者的分辨早已熟練。
聊聊他們之間的愛情。愛情這東西我似乎離他已經越來越遠了,電影裡他們甜甜的愛情就是我生命中對于愛情那部分渴望的滋養。其實你說愛情難嗎?一切的開始就是盡己之力能對對方好,幫忙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對方有足夠的尊重,再逐步相互了解,也需要真心,一顆真心才能支撐雙方走到最後在一起的那一步。
還有一個橋段讓我感觸良多的是淩敏和移友在醫院等消息結果是一場空的反應,移友那邊是大崩潰,演員的情緒也給的很足很真實,就像這是真的在某個醫院門口發生的事情一樣。可能在他們視角裡看來就是一直上帝之手馬上要拉住他們了,但是又滑走了。被病魔纏上的人活得小心翼翼,傾家蕩産,整個生活方式甚至生活地點的改變,原來我們每天正常吃飯正常睡覺正常上班對他們來說也是奢求,更不要說天馬行空的各種願望和追求。病人們做着一次次陌生的檢查拿到報告找醫生的時候聽到的都是一次次對自己生命的宣判,我的生命又有什麼錯,憑什麼要這樣判他?要是我得了這些非常痛苦麻煩的病,我直接就是一個繳械投降,勇敢與病魔鬥争的人都真的非常值得敬佩。
最後的故事當然是接受治療之後需要好起來,有機會沖一下比完全認輸的好,但是如果不幸還是複發,呂途還是很害怕自己躺在ICU,或者其他病人有不想接受治療了的理由,希望有一天結果是他的決定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