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關于這部動畫片的解析非常多,大多傾向于這是一部有關個人成長、自我完善的片子,我也非常認同,片子裡面出現的動物、比喻、意向等,具有非常明顯的個人成長的意涵,既然網上的解析這麼多,所以我一度不準備寫了,但是當我看到說鲸魚代表恐懼時,我還是有一個不同的看法,寫下來,大家可以共同探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首先我認為整部片子并不是真實發生的,而是一次顱内小高潮,這點從精美的畫面就可以看出,整部片子都美的不像真實世界,比樹還高的貓貓雕塑,突然瘋漲的潮水,被抓上船卻完全部撲騰的魚、一隻向下展開的手掌等,比例不似現實,速度不似現實,所以我認為這是一次發生在小貓内心的認知叠代與個人成長。

當然,小貓也不僅僅隻是小貓,它代表的是每一個曾經弱小、逃避、害怕的人,有生存危機(需要自己捕魚,食物可能被搶走,可能被狗追等意向),面對突發狀況永遠第一時間弓起脊背,或者放平飛機耳,一直處于比較謹小慎微的狀态,像極了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面對成人世界的法則時那種陌生與膽戰心驚。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一次追逐的過程中。

故事表達的是被狗追,途中遇到大鳥,我覺得是被狗追這件事,引發出一個一直以來被深埋的渴望:我不想再繼續像以前那樣活了,所以代表[一個更強大的自己]的大鳥,出現了。

與大鳥的第一次見面,也就是與 2.0 版本的自己的第一次照面,小黑貓明顯是害怕的,它可能以為這是某種明顯強大于自己的力量,也可能以為是某種危險的信号,總而言之它第一反應是緊張,然後弓起脊背,準備戰鬥。

大鳥:2.0 版本的小黑

看完全片以後,我一直覺得大鳥就是進化之後的自己,當小黑厭倦了總是颠沛流離的生活之後,當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潛意識裡不想再這樣繼續下去時,大鳥出現了,大鳥就是它的潛意識想要升級的 2.0 版本,當它被圍攻時,看似是大鳥救了它,其實是它自己變更強大了,大鳥一上船就直接掌舵,代表大鳥更加笃定的知道方向,包括最後大鳥非常華麗的消失,我認為那是大鳥與小黑融為一體的一種儀式。

狗:人心中善的部分對于狗狗,幾乎沒有什麼争議,它代表生活與生命中[善]的部分,可以是友誼,可以是不設防,可以是快樂,是種種最純真的部分。

環尾猴:自我網絡上對環尾猴的解讀,大多數是說它代表的是馬斯洛的第一層需求:生存需求,因為它貌似有囤積癖,但是我覺得環尾猴是人在成長過程中[自我覺醒]的階段,最明顯的證據就是鏡子。

大家都知道,小嬰兒的自我開始萌芽,是從他可以辨認鏡子裡的自己開始的,區分動物的智商,其中一點也是這個動物是否可以認出鏡中的自己,還是覺得那是另一個動物。

片子裡一開始,環尾猴确實有收集、囤積的行為,但是我認為那是代表一個人還沒有發展出自我時,總是寄希望于外物,好像自己擁有的越多,自己就越強大,但是當環尾猴發現鏡子後,我們看到它就不在寶貝那些[外物]了,這恰恰代表内心中的自我萌芽了,當他與其他帶着皇冠、項鍊的環尾猴告别時,它就已經不是一隻純粹的動物意義上的環尾猴了。

卡皮巴拉

關于卡皮巴拉,我想了很久它所對應的是什麼特質,或者什麼階段,一直沒有好的想法,後來突然腦中一個念頭閃過:你看,他出現時便是一副處變不驚的模樣,會捕魚,會掌舵,會關心人(下雨時它讓小黑貓去船艙裡睡覺),第一個上船,最後一個下船,等等。

結合種種,我認為卡皮巴拉代表的是[舊我],一種經驗性的過去的我,既往已經掌握了許多生存經驗的我,所以面對突發的狀況(奔湧而至的洪水)沒有那麼驚慌,但也沒有那麼積極尋求對策,它做的所有事情,就是讓自己活下去。

還有一個可以佐證的意向,則是它最後下船時,那棵被連根拔起的樹,那棵象征着不夠匹配的舊思想、舊模式的樹,被連根拔起,意味着一切都有了新的發展,而經曆了舊模式被連根拔起的卡皮巴拉,下船後不再獨自一人睡覺,而是跟其他人肩并肩站在了一起,這也是一個關于變化、關于進化的佐證。

鲸魚
看到一篇解析,把鲸魚作為恐懼的意向,我有點不太贊同,相反,我認為鲸魚是全片裡關于希望的象征。

當洪水越來越洶湧,直至淹沒最高的一座貓貓雕塑時,小黑貓心中的不安與恐懼達到了頂峰,即使爬不上去,即使爬三步往下滑兩步,它也拼了命的往上爬,終于爬到了貓耳朵的位置,但是這時已經沒有更高的地方供他落腳了,這時鲸魚第一次出現了。

當我看到鲸魚時,着實被吓了一跳,當時就感覺太不真實了,但是這時小黑貓跳進了水裡,它做出了改變,給出了應對,然後當他昏迷下墜時,鲸魚第一次将她托出水面,後面還救了它第二次,最後當鲸魚出現在陸地上時,眼神澄澈,雖然預示着洪水第二次即将來臨的鹿群再次紛至沓來,但是所有人都沒有不安與慌亂,相反,第二次洪水到來,意味着又一輪的更新、成長、叠代要來了,問題(洪水)會帶來新希望(鲸魚再次暢遊)。

這是一部看完久久不能平靜的片子,全片沒有一句台詞,但是每個人都在片子裡看到了自己,縱使解讀不同,但是相信我們都愛 F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