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影節第一部。
西語語速是真的無敵。不過,雖然沒學過西語,但居然聽懂了一些詞句,dream一個學完拉丁語可以亂殺羅曼語族(不是)。
以下是觀影過程中的随想,沒有體系,天馬行空。
藝術就應該像鏡子一樣
揭示我們自己的臉龐
——博爾赫斯
藝術處于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中間。
一塊壯觀的岩石,或者一塊聳立的巨大花崗岩,還有什麼比它更加直白、自主地體現完美的力量,比它更加高貴,更令人歎為觀止呢?首先,石頭存在。它就是它自己,它隻為自己而存在。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它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在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留下印象之前,就已經感到它是一個障礙——即使不是對人的身體,至少對人的目光而言——并且确乎感受它的堅硬、它的力量。石頭向人類顯示,它超越人類不确定性:它是一種絕對的存在模式。它的偉力、它的靜止、它的體積以及它奇特的外形與人類絕無共性;它們同時表明存在着某種炫目的、可怕的、富有吸引力以及頗具威脅的事物。它以它的崇高、堅硬、外形和色彩,使人類直面某種與他所屬的世俗世界判然有别的實在和力量。
——米爾恰·伊利亞德
在廢棄的牆壁上塗鴉,是在和它對話,也是在賦予它第二次生命。
多貢的粘土面具
死亡是饋贈,是自我意識送給我們的毒蘋果。
人類的“命運”(the Doom,或“禮物”[the Gift])是必死的命運,擁有脫離世界範圍的自由。
——托爾金
變化意味着活着,所以河流是活的,岩石也是活的。
他們把房間漆成紅色,這使我們想起血液的顔色——紅色是生命的顔色。牆上風格化的人物畫像描繪了女人分娩的過程,旁邊塗畫的圓環形和波浪線圖案可能象征着子宮、臍帶和羊水。
——金芭塔絲
“禁忌”(taboo)是一個不恰當的術語,拉德克利夫—布朗用“儀式性回避”(ritual avoidances)或“儀式性禁限”(ritual prohibitions)取而代之。他認為禁忌是儀式,體現了一種價值觀,一個社會體系可以被看作一種價值體系,并可以作為價值體系加以研究。
“原始人的正面儀式和負面儀式之所以得以存在和持續,是因為它們是使有秩序的社會存在并得以維持的機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們确定了某種基本社會價值。這些使意識合法化并賦予意識某種一貫性的信仰是對象征行為及與之相關的情感的理性化。”
——拉德克利夫—布朗
紙不是平面,它有紋理,因此繪畫是身體體驗。
新的壁畫和塗鴉覆蓋在舊的之上,這裡讓我想起Palimpset,忘記是在哪本書裡看到的了,可能是《冊子本起源考》。
我以往曾經是男孩和女孩、灌木、鳥和住在海裡的魚。
——恩培多克勒
Ars longa,vita brev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