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好友亮先生送給我一本書,《白事會》。這是一位天津的大了(天津人對入殓師的稱呼)的書,關于一位大了對各種白事的記憶,這本書對當時尚年輕的我起了很大的影響,治愈了我關于死亡的悲痛,讓我對離别有了新的領悟。
《入殓師》一片,死亡具有神秘的東方色彩,入殓是為了往生還是告别?這個話題其實大家心裡都有不同的答案,在這部影片中,它更側重于講述死亡儀式對周圍人的影響,恰好這種對入殓的诠釋符合我對死亡的觀點。一生要強的人們在死後依舊需要尊嚴,也需要入殓師這個角色來慰藉親人們。
這部影片還有一個命題繞不過去,就是認可問題。入殓師身份被身邊人認可,性别混亂的男孩死後被父母認可,開澡堂的婆婆死後被兒子認可……死亡也許能帶來認可,但有些事不一定要拖到最後,相信導演也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死亡,配上古典樂,使這個人人聞之色變的字眼變得不再面目可憎。我骨子裡便崇尚死亡的儀式感,帶着對死亡的尊重,才能更好的過好自己的人生吧。
在若幹年後,我可能面臨過很多次葬禮,也可能是别人來參加我的葬禮。我心裡所期盼的,究竟會不會在死亡前得到滿足,會不會更樂觀一點,會不會成為一個有牽挂的人。
死亡,這個繞不開的人生終點,一直在呼喚......如果死不能選擇,隻能有一種樣子,活着卻可以有無數種選擇,不必隻像一塊鐘表一般,在忙忙碌碌中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