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劇看完很迷茫,回頭沒想到有什麼值得讨論的精彩的情節。

對于我來說,鋪天蓋地的“姐弟戀”“真實”的營銷是讓我對這部劇感到更加疑惑的地方也是有些逆反的地方,我的的确确很反感劇宣規定我該去怎麼看這部劇,尤其是貼好姐狗标簽、真實标簽。所以想試試淺淺談談警惕“似是而非”。
這部劇從劇本身到安利都給我一種無比清高的感覺,大概成也編劇,敗也編劇吧。很多人喜歡裡面的台詞,的确,一開口就知道要用新奇的比喻來一點人生小道理,很像那種裝訂清新辭藻華麗的成功學散文集,也像是密集輸出的修身養性濃郁版心靈雞湯,噼裡啪啦狂轟濫炸,回想每一段給得又不夠深刻。想起桃子辭職,轟轟烈烈女主人一般在公司來了一通,再回頭以勝利者姿态告訴女主所謂的“道理”。問題出在哪裡?編劇當然為角色們設置了很多挫折,但其實細想,逆境不逆,大家都是以一種即将成功者的姿态降臨,以腳踩普信男、怒罵前領導的姿态出現,然後台詞刷刷一說,嘿,成了?

難受的地方就在于,這部劇以一種“講真實”的姿态降臨,又摻雜着很難注意但一注意就難免心梗的點。首先就是底層設定,編劇好像去了解了,但沒全了解,剩下全憑借想象是吧,高管助理工作内容一早就被質疑過了,同時,作為一個競技體育愛好者,我真的很難忍受一群打職業的運動員坐在外面的餐館吃着有各種香料的火鍋、肉腸,不提興奮劑還能說編劇大約不了解也可以說不重要忽略不計,可是後面又非得弄出個興奮劑問題。包括男女主身後背着的一堆狗血設定,宣傳中的姐弟戀和劇裡的姐弟戀幾乎不相關,我很好奇,“年齡不是問題”,究竟是不需要在意年齡,還是非要讓男主角身世坎坷心智成熟,女主角成熟穩重有條理但内心還是寶寶?很喜歡前面男主楞頭青女主井井有條,沒想到最後迎接我的是“最好的愛情就是把她寵成孩子”,對,我破防了,我期待着能真正有思想上的進步而非形式上的突破,但現實是這部劇用懸浮的事業描述女主的強,用傳統老路子的戀愛相處描述女主内心依然是“小寶寶”,幼化女主的心靈以達到淡化年齡差與内心成熟有擔當但行事幼稚的男主在一起的效果。原來是配平而已,它不符合我的期待并且讓我感到很難受。。。就像是“姐姐再強回家還是弟弟的小寶寶”。。。為什麼姐弟戀還要吃男強女弱的老套路呢?為什麼戀愛覺得萬物可愛就一定是變幼稚呢?大約有人覺得這樣的姐姐是有反差感的,是可愛的。。。但我隻覺得,前期說的愛情裡的“平等”不過是虛晃一槍,是弟弟一不小心落後十年閱曆努力追趕并且無比在意養家在意送禮在意所謂“男朋友的義務”,于是變成了弟弟是“掌握主動權地征服”,而姐姐再強回家還是在弟弟懷裡撒嬌嬌。我審判自己,以往每每看到男主在女主懷裡撒嬌服軟,我以及彈幕的觀衆,都是一片沸騰的,似乎打破了“天經地義”能給人非常愉悅的快感,前30集我都覺得萬一這部劇就能借着姐狗的形真正帶來不一樣的姐狗呢?結果還是沒有變化,我期待的“男朋友義務”“天經地義”的打破,變成了“舍不得你嘛~”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年齡不是問題因為他們核心還是男強女弱”。

很恐懼一遍又一遍強化“天經地義”,在我來看,甄嬛傳這種“雌競”到極緻走向弑主的、把男人的世界女人的世界分明地擺在你面前、辛辣地諷刺了現實又和現實保持距離的劇,諷刺意義教育意義反而遠大于包着糖紙誘哄的童話故事,沉湎于人造的夢幻“真實”讓人恐懼,所以面對不主動與現實拉開距離的劇,我的批判态度會占據上風。

貌似這部劇的熱度頗具争議,我以為大約也有劇本結構的問題。首先,并不是什麼走平淡不狗血的風格,事實上,編劇已經堆滿了狗血設定狗血情節了,但總是差一口氣,節奏很亂。其次,台詞劇情太直給了,咔咔一頓輸出恨不得全送我頭上,人物背景一說出來,就能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加上台詞很“講究”吧,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在聽台詞給我上課,上課的老師以為自己這樣寫特牛,但聽過之後毫無波瀾。劇情的推動就單靠台詞和空鏡了,一個突然來的電話就是毫無鋪墊的轉折劇情(哈哈,導演打電話換下一part是吧),加上各種工具性情節乒乒乓乓一頓組合,打出來的都是散招。

不過也不是全然沒有好地方,大約對這部劇生活化評價的來源是演員們自然的演技,羽毛球網球的訓練确實不容易。雖然并不是我期待的那種,但不可否認劇也在盡力傳達一些價值觀,故事也算是工工整整地完成了。别的,比如狗狗隊,男二女二的線,教練羅念的線都有可愛的地方!

愛情而已更像是精心雕琢但有點寡淡的機雕工藝品,編劇大約能出版一個成功心靈雞湯學吧。

還是喜歡在制作上主動與現實保持距離又無時不刻關注和讨論現實問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