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偏好劍戟片,所以仲代達矢的作品,我隻看過這本 濑島龍三原型、山崎豐子原作、山本薩夫導演 的不毛地帶。山崎豐子女士與中國很有淵源,山本薩夫導演是日本藝術界左翼反戰的代表人物之一,可想而知這部電影在中日蜜月期就優先引進中國,在一代人記憶中留下印記。
本片講述了二戰期間原大本營參謀 壹岐正(仲代達矢) 在廣島核爆、日本戰敗後經曆了西伯利亞蘇聯戰俘營的十年苦役,在日蘇建交後回到日本,加入伊藤忠商社,渴望着平凡的生活。
而在1960年前後,自衛隊正值第二次巨額國防采購,日本兩大商社分别代理Lockheed和Grant公司的戰鬥機,它們通過黑金、行賄以及滲透的灰色手段進行着看不見的商業戰争。
熱戰已經結束,然而當是的日本各個産業所經曆的商業亂局,就好像是另一場發生在不毛之地上的不義之戰。
壹岐 作為二戰日本最高指揮機關的作戰參謀在戰争中策劃了無數戰鬥,造成了同胞的無謂流血和自己的十年苦行,幸存下來的他本不願再與自衛隊發生關聯。然而在得知對手代理的Grant公司戰鬥機性能遠不如己方Lochheed公司戰鬥機,壹岐陷入深深的懷疑:彼時日本防衛空虛,Grant公司的戰鬥機不可能抵擋強鄰的空中進犯。
最後,在美國珍珠港事件遇難者的墓園中,壹岐下定決心。“一定要避免戰争再次重演”,抱着這樣的信念,壹岐再次作為參謀進入不毛之地般的商戰前線,為伊藤忠商社策劃看不見的商業作戰,誓要讓日本裝備Lockheed的強力戰鬥機。
然而,一心想要開啟“第二人生”的他,卻不知道前方的悲劇也已展開了雙翼……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本電影。總的來說,山本薩夫導演對于 壹岐正 以及這個角色在山崎女士的原作中代表的正面精神——日本在戰敗後對自我價值的尋找——總地持有否定态度。他更深入地發掘這個角色身上的迷惘和矛盾,展現了經曆過戰争的那一代日本人,在日本慘痛的戰敗回憶和戰後商業輝煌發展之間,某種被扭曲的心理狀态。
在藝術風格上,山本薩夫的個人風格十分明顯,沒有講究的打光和運鏡,而是通過許多精巧又利落的剪輯平穩地講述故事,節奏張弛有度,叙事和情感都得到了流暢的推動。
仲代達矢對壹岐正這個角色的演繹十分到位,兼具了硬派和細膩,不論其原型人物身上有怎樣的争議,壹岐正 依然是我見識過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英雄角色之一。有些時候,我會覺得,他的艱難和堅定都讓我感到鼓勵。
晚安,壹岐正。晚安,仲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