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補了國慶檔上映的最後一部新片《風林火山》,這下完滿了。
至于我對這部片子的觀感如何,說起來就比較複雜了——生理上覺得還挺好,鏡頭、畫面很漂亮,腔調又足,很會“裝”;心理上卻談不上喜歡,架子端得太高,講話總講半句,那種從頭至尾都死氣沉沉的質感,實在有些緻郁。

我對該片的态度和一些人差不多,還能接受,但原則上不推薦。
鑒于《風林火山》是把一部稱得上劇集的作品剪成了2小時的電影,留下了大量的想象和解讀空間,而我又懶得去猜測和分析了……因此,這篇水文就随便聊聊我的主觀感受吧。
我觀看作品時習慣于先去看它的背景和設定,曆史或現實題材有它們的紮實基礎,架空或虛構題材也有它們的樂趣橫生——而《風林火山》就是一部架空背景的電影,其故事發生的時間和地點絕不是94年的香港,甚至不是我們這個時間線裡的任何一處地方,隻不過看上去有許多相似之處罷了。
影片裡的這座城市,在多年前是經曆過核爆的,裡面明确提到有危險的“輻射區”(片頭李霧童醒過來的地方也是空曠的隧道,顯然城市裡有許多區域被廢棄了),而片子裡從來沒有見過太陽,即便白天也都是霧蒙蒙的,仿佛始終有放射性塵埃籠罩在天上……我對該片最深刻的視覺印象,就是那在天空中飄舞的,即像靜谧的漫天雪花,又像緻命的核塵埃,還像被揚了的白粉,這般漂亮景緻和濺出來的鮮血是絕配。

此外,還有不少有意思的佐證:王志達想着帶女兒移民,随便去一個“空氣好的地方”;去搶奪毒品的“野狗”們都用上了弓箭;出了槍擊案和爆炸案後,本就搖搖欲墜的警察隊伍立刻陷入了停擺危機……
我完全有理由認為,這是一個接近于“末日廢土風”的香港,它還存在基本秩序,但所剩不多,它還在追求正義,但隻是在理論上——橋言集團和黑警是這座城市真正的話事人,政府和警方隻能小心應對。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幾乎感覺不到什麼人情味,所有人都是冷冰冰的,不是在等死、賜死、找死,就是在去死的路上。
王志達(劉青雲飾)對卧底麥俊賢毫不關心,他嘴上總說着為了女兒,可言行表現更像是喜歡犯罪才做的黑警;程文星(古天樂飾)剛入行時就開始了死亡倒計時,他不追求任何羁絆,小葉已一展露出親近他便往死裡驅趕她;劉思欣(高圓圓飾)隻像一個精于算計的黑道大嫂和精神藥劑師,絲毫沒有将為人母的慈祥;狄文傑(梁家輝飾)沉穩幹練、殺伐果斷,他和他身後的人看上去是最終赢家,但你也感受不到任何成功的爽快或喜悅,隻有換了一面的“遊戲重新開始”。

“絕望”可能是最能代表《風林火山》精神氣質的詞語,這座城市裡的這群人要麼早就死了,要麼活得像行屍走肉,他們冷漠、涼薄,無悲無喜,隻是在生命徹底終結之前蹦跶幾下,就算世界末日真的在明天降臨了,他們也會安安靜靜地赴死。
影片這種性(命)冷淡到生無可戀的調調,在美學上單獨去看是很高級的,但從一部“非純文藝”電影的角度出發就非常糟糕了,因為調子起得太偏太高,連故事帶人物全部拍“飛”了,根本找不到着力點和情感投射。
除非是徹底的意識流,那咱們也就放棄常規的思考了,否則多多少少都該把态度、立場和情緒擺出來,即便是絕望,也應該源于欲望,并且存在差異,而不是像《風林火山》裡這般把絕望當做一種常量去凹造型。
所以說,整部影片裡我最喜歡的還是李霧童(金城武飾),因為他身上的“人味兒”(相比其他角色)是最濃郁的:他有欲望,得知父親李珀山有意傳位給大哥李文狄後,便策劃了一系列行動,一步步抓牢了他現有的權力;他有憤怒,會在不得意的時候去一個人砸牆,并親手教訓做事不得力的手下;他還有對未來的計劃,想在掌權後告别傳統毒品生意,對集團遺老們說“不”,把橋言徹底洗白。

甚至連洗白橋言集團的手段,李霧童都是靠賣止痛藥——相比起大哥李文狄準備繼續賣白粉、讓所有人早點吸死算逑的絕望作風,他這般安全又暴利的轉型,都稱得上有些仁慈了。
但李霧童終究棋差一着,倒在了狄文傑将計就計的槍口下,這也意味着所有欲念終究會被黑暗吞噬、吃幹抹淨,倒是與影片的獨特氣質達成統一了。
《風林火山》便是這樣一部有風景但失焦的電影,它“好看”,卻不讨人喜歡,它“好吃”,卻味同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