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脫世俗成見的枷鎖,方能尋得靈魂的自由天地;綻放自我獨屬的個性,便可擁抱人生的通透真意。莫要懼怕社會中定義“異類”的目光,與其在既定“規則”的框架裡亦步亦趨地複刻“他人”的活法,不如叩問自己的内心,究竟渴望着去追尋何種人生的軌迹。
每個人都應鼓足勇氣,綻放最本真的自我。即便這份本真與世俗相悖,也仍要坦然直面内心最真切的聲音。就像影片中的男主(戴維),雖然掙紮,卻還是接受自己的異裝癖,即便隻有女主克萊爾接受他的身份,他依然會選擇女裝和克萊爾一起上街,接受自己作為男人,同時也身為女人的身份:維吉尼娅。
哪怕社會所賦予的标簽,如無形巨手般,妄圖禁锢我們的靈魂,可那又有何妨?本真的自我,恰似夜空中最獨特的微光,即便在浩瀚蒼穹中渺小到肉眼難覓,卻依然擁有穿透黑暗的磅礴力量。
世俗的标簽,定義着人們的性别、角色、人生方向與價值觀念等方方面面。每個人都帶着這些标簽在生活,仿佛隻要依照标簽的定義行事,便是正确的選擇。多數人習慣了對标簽的“擺弄”聽之任之,逐漸淪為規則與掌控下的“木偶”,過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以女性為例,在社會的刻闆印象中,結婚後的女性,首要任務便是生育。即便生育後回歸職場,也需将家庭和孩子置于首位,難以在職場中大展拳腳。這是社會強加給女性的标簽,絕大多數女性在“生育→帶娃→家庭”這套标準化标簽的束縛下,按部就班地規劃着自己的人生,如同被輸入既定指令的機器人,在指令的驅動下度過一生。然而,亦不乏一些勇敢的女性,她們敢于在職場和生活中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不将自己的人生局限于家庭,也不圍繞家庭打轉。她們掙脫了世俗标簽的桎梏,以更加精彩、快樂的方式,書寫着屬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活在标簽裡的人們,将不尊從标簽者視為異類,标簽将人們組成一個個團體,帶着标簽就是正常人,正常人就可以走進他們所屬的團體裡,比如職場人、寶媽群、小朋友的圈子等等,好像這樣就找到了屬于社會中自己的價值。在标簽的定義裡,男人可以穿褲子西裝,而女人則能穿裙子吊帶;女性的任務是生育、帶娃和家庭,男性的職能則是工作、事業和金錢。即使社會經曆幾多變遷,這種對人做定義的标簽就像是烙印,刻在活在社會規則之下每個人的DNA裡,似乎不遵守這些就是一種錯誤。若要撕掉這些标簽,将引來社會世俗的批判與嘲弄。
女主克萊爾和好友勞拉,本是青梅竹馬的朋友,兩人一起長大,形影不離,後來勞拉找了男朋友戴維,女主也緊随其後找了一個(吉爾),勞拉在生下女兒露西之後不久因病去世,在她的葬禮上,戴維和克萊爾哭得最為傷心,克萊爾承諾會代替勞拉照顧好戴維和露西,戴維因為勞拉的去世非常消沉,某天女主去看他,卻見到一位女士在屋内抱着露西,反應過來才發現,那是穿着勞拉衣服的戴維。
...後來,克萊爾、戴維,吉爾三個人晚上相約吃飯,戴維趁吉爾去上廁所的空閑約克萊爾帶他去逛街,女主應允,而且在這種刺激下,她和吉爾晚上的房事也都更富激情。次日,女主帶着女裝的男主去逛街,看電影,女裝男主在看電影的時候,甚至很享受旁邊一個男人摸他大腿的感覺,其實他更享受的是有人認同他是女人這個身份這一點,但女主卻對戴維想擁有女性身份這一點,既保持着幫助的态度,同時也帶着遲疑,從後來戴維在女主上班的時候來電找她的這一段就能看出來:
“等等,你是穿男裝來嗎?”
“不,我說了,是維吉尼娅。”
“不,對不起,這不行。”“為什麼?”
“離我公司太近了,我不能擔上這樣的風險。”“會有什麼樣的風險?”
“好吧,1:45,在商務中心茶屋。”
克萊爾在戴維的請求下答應和他去勞拉娘家的别墅過周末,對丈夫吉爾那邊則撒謊說自己母親生病要回去,來到從小與吉爾一起玩的别墅,點滴回憶湧上心頭,看慣了男主女裝的樣子,甚至女主都有點不習慣他換回男裝,晚飯時,戴維覺得隻要有愛,自己一切皆有可能,而女主則忽然陷入清醒中,覺得這一切隻是一場遊戲,而遊戲該結束了,晚上兩人一起去了酒吧,舞台上的一個舞女唱着自己是女人的音樂,這歌詞加深了戴維對自己是男人卻喜歡女裝的性别認同。
歌詞中有一句很有意思“他們都已入土,而你充滿生機。”

晚上睡覺的時候,女主夢到勞拉在愛撫自己的身體,這仿佛打開了她心中壓抑許久的另一扇大門,但她又覺得戴維不該再那樣,說他這是病,得去治。女主撒謊的事露谄,她向丈夫謊稱,男主是同性戀,自己是開導他,去勞拉娘家的别墅也是為了更好的接近已經逝去的勞拉,吉爾信了,後來,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布萊爾發現戴維變了,他看似不再有異裝癖好,甚至還給露西找了保姆,表示馬上要回歸工作中,這次聚會,吉爾則對戴維的同性身份非常感興趣,甚至還想了解他有沒有男朋友,飯後女主賭氣讓吉爾送戴維回去,甚至還了幻想兩個男人在一起洗澡的場面。
男主雖然在外人面前裝成正常人,可晚上回去時,仍會穿長筒絲襪入睡,面對男主初次在網球場上的求愛,女主拒絕了,理由是不能對不起勞拉。可面對維吉尼娅的邀請,女主還是來到酒店赴約,女主很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是同性,她接受男主女人的心,但接受不了男主男人的身體,女主走後,男主精神崩潰,他在慌忙中離開酒店,在路上被車撞了,給女主發的最後一條信息是“我是個女人。”
男主成了植物人,女主用維吉尼娅這個名字一遍遍呼喚他,看到他眼皮微動,女主帶來他換裝用的女衣給他換上,男主醒了過來,不是作為戴維,而是作為維吉尼娅,故事結尾趨近幻想的美好,布萊爾和維吉尼娅帶着露西前往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城鎮生活,沒有人對她們投以異樣的眼光,就像陽光下的衆生,平等閃耀。
或許,就像男主所說,隻要有愛,一切都有可能,隻要自己正視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的标簽困擾,你就能活出勇敢的自己,哪怕這個自己在外人看來是“異類”。
以下是影片中個人覺得還不錯的幾段對話:
“知道嗎?我們一起出去,這件事已經成為了我人生的轉折點,我從未經曆過這樣的快樂、喜悅。我必須重新來過…”
“你常跟吉爾撒謊嗎?”“不,直到我發現你穿女裝後。”“我從沒跟勞拉撒過謊。”
“當你刷睫毛膏的時候,用右手畫右眼,用左手畫左眼。”“太棒了,立竿見影!”
“我記得,那是我們16歲的夏天”“是的,我知道。”
“這才是最重要的,你們沒有遺憾,隻有歡樂。”
“小時候,我們總說,‘男孩從卷心菜裡出來’,‘女孩從花朵裡出來’,而我,‘從菜花裡出來’。”“我知道這很複雜,但隻要有愛,一切都有可能,不是嗎?”
最後,用Delain樂隊在作品《We Are The Others》裡的這幾句話來結尾吧:
“We are the others.
我們是異類,
We are the cast outs.
我們是被驅逐者,
We're the outsiders.
我們被排斥,
But you can't hide us.
但你永遠無法将我們抹去。”
願所有人都可以打破世俗的束縛,按自己理想的方式活着,哪怕在别人看來是“異類”,哪怕不被世俗所理解,但是隻要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這樣的人生,即使渺小如塵埃,也足以在陽光的照耀下,溫暖璀璨、閃閃發亮。
完。
25.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