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乍一看:女主沈明珠婆家難搞又死了老公還要生,女二許知夏家裡經濟一般三十好幾還要生二胎,碧晨婚前懷孕了被男方家裡壓彩禮還要生下孩子,美奇一夜情還想把孩子生下來。這不妥妥的催生催育劇???立即蓋章: 惡心。
但是,大家沒發現哪裡不對麼?真催生劇為什麼要把這個事情的難度不斷升級呢?它為什麼要把生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細枝末節全都擺在你面前?
明明美好的東西才會令人向往。
就拿碧晨舉例子,想讓大家生娃,除了讓許知冬對她呵護備至,還應該有一份體面高薪的工作而不是月薪4000,買得起三室兩廳的新房,而不是四五十平的二手房都買不起要跟公婆同住,知道碧晨有孕了,不該是想壓彩禮而是歡歡喜喜地提高彩禮。0個人會想嫁給許知冬好麼?
美奇有孕她第一時間就去流産,醫生說的就是我們的心裡話: 一個避孕套就能解決的事情,為什麼非要等到做手術來解決?多傷身體啊。
事實上它處處都在給大家敲警鐘。
【沈明珠】老公人好家境好就夠了麼?有沒有搞清楚他家裡人是否好相處?你是不争不搶說婚房不用加名,那有沒有想過老公要是突然沒了,你跟孩子有沒有保障?
【許知夏】婆婆嘴上說得好聽孩子她來帶,她會不會反悔?會不會連看兒子帶娃都覺得委屈了兒子?會不會重男輕女?
【袁碧晨】男朋友千依百順工資上交,總是會等你下班送上一杯熱奶茶,你什麼都不要就想跟他過點平淡幸福小日子。那你有沒有想過貧窮夫妻百事哀,這個家庭有沒有一點抗風險的能力?
【馮美奇】養尊處優了這麼久,有沒有自立門戶的本事?當家庭面臨風雨,自己能不能成為家人的避風港?
還有濃墨重彩的一個“取環”情節,節育環,它在女性中應用那麼普遍卻又那麼危險,喻靜香她想着趕快取了别耽誤自己買菜,想着小診所就行不用去大醫院,就這樣一念之差差點讓自己喪命,全身的血都換了一遍。沈爸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人了,但他說:“都多大歲數了,咋還摘環,還大出血,這女的也太麻煩。”
嶽秀娥說:女的是麻煩,隻要沾到你們男人都麻煩!懷孕大出血,做流産大出血,摘環大出血,生個孩子更大出血。反正沾上你們就沒好事。你們男人當爹當的多容易啊,女人呢?每次都過鬼門關。
這樣的台詞是一個催生劇該有的麼?
誠然它的情節裡有不少漏洞,但是它的立意絕非是單純的催生。
我悟出的是:如果你決定要生娃,不要把事情想得理想化,也不要輕易聽信别人的承諾。要充分了解相關的風險,做好充分的思想和經濟準備。不想生首先要做好避孕措施,對自己的身體負責,生和不生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
《四喜》是一部看切片和看正片體驗感相差甚遠的劇,單一角色的态度不能代表作品的三觀。小說封面上寫着“何時生,生幾個,是否婚育,皆應由女性自主選擇。生育權不是施舍的饋贈,而是與生俱來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