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星際穿越比起來,故事性和流暢性遜色些,但讨論的議題更深層次,更像哲學片而不是科幻片。

本片想要讨論的核心問題是人類世界價值觀的異同問題。
科學的對立面是宗教和上帝嗎?其實不是,最後Palmer的總結“我們都追求真理”說的很妙,看似是科學和神學的和解,其實兩者本來就是同源。西方哲學、神學、科學的發展一直同步進行,都來自于“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麼、我們是誰”的追問。

真正站在科學對立面的是炸了發射裝置的狂熱宗教分子、熟稔并利用世界規則的上位權力男、擔憂地外文明阻礙國家政體的政客們。這些對立面的出發點是人類物種内鬥發明的權力體系的産物,與科學和哲學的出發點不在一個層面。也就是宇航員競選中Ellie要問外星人的問題:how did you survive this technological adolescence without destroying yourself?她真的懂人類,她懂她所曾遭受的一切不公平待遇,但她對真相的追求引領她超越人性。她想知道地外文明如何能夠達成一種更大的“團結”,或者說他們的進化機制就是隻追求智慧而非權力?這其實是目前困擾人類文明進步的大問題,或者說這根本就是人類物種自組織生态平衡的機制,是人類的上限。

關于科學與神學,很妙的另一點是,Ellie代表的“科學”一派和Palmer代表的“神學/哲學”一派的戀人關系,兩者的關系發展也暗含了近代科學與神學的關系進程。一、開始兩者相談甚歡,象征兩者本是同源。二、後來科學脫離神學遠走高飛,這段時間也象征着17-19世紀經典物理學和科學體系的高歌猛進,後來重逢宴會上讨論的奧卡姆剃刀問題也很有意思,Ellie此時還是堅定的經典科學派“如非必要勿增實體“認為上帝并不存在,這是當時經典物理大一統後的自信。三、宇航員競選中的Ellie和Palmer對峙,象征着科學“決定論”與神學“先驗論”的短期決裂。四、後期Ellie的奇妙體驗之旅,代表着相對論和量子時代,她無法證明和言說的東西,超出了經典物理的解釋範疇,此時再次面對奧卡姆剃刀原理的質疑,Ellie說”我無法證明,但我希望能分享“。這個階段也是目前我們正在經曆的階段,我認為這并不是科學向神學的妥協和低頭,而是兩者的又一次齊頭并進的探索。

另外我本人是不支持奧卡姆剃刀的,“簡潔即正确”是人類對理性美追求的産物,也恰恰印證了“完美的上帝”造物原則的存在,這個原則與科學無關。真實的世界恰恰不是簡潔的而是複雜的,充滿了自組織、相互作用、多個維度與層面、偶然性。這些可以研究,但并不全部能夠解釋。

本片的另一個議題是人類的情感,這點和星際穿越異曲同工。有很多人認為情感對于科幻來說是拖後腿,星際穿越那句“愛是唯一能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東西”也遭到了衆多理性觀衆的批判。但其實我認為這不是煽情。時間與空間與人産生關聯是因為鍊接,愛同樣是一種鍊接,它在老年的墨菲和年輕的庫珀身上穿越了時間空間依然存在,在埃莉和假父親之間也依然存在,甚至是地外生命與埃莉建立鍊接的工具。

另一種情感是愛情。Ellie與Palmer的第一次投票沖突很好看,兩人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Palmer沒有因為個人的情感而支持Ellie,這點很精彩。但Ellie第二次要去的時候,Palmer居然說沒投票是因為不想失去Ellie,誰懂啊,爛俗劇情出現了,這可能是想表達“愛是私心而不是理性?”但作為現代價值觀來說,愛首先是做自己,其次是支持對方的理想。這也是我覺得本片一處觀感不适的地方。

總之我認為本片的内核不是科幻,而是哲學、生存和人類未來的讨論,其中的哲學議題目前尚且沒解決并且将長期伴随我們。把其作為電影來呈現如此龐大和複雜的問題,我認為足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