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劇透。有劇透。

毫無疑問地,like mother, like daugther. (有其母有其女), 這是三個母親種下的"因",也是三個女兒難以避免的悲劇的"果"。

先說賈靜雯扮演的母親,她是三個母親中最好畫出人物畫像的——精緻利己的精英中産。她在知情情況下,還是讓安琪撒謊,立英雌人設上耶魯,很難不讓人懷疑她口中對女兒的保護是否更多是出于對自己精英身份的維護。以及她不斷聲稱對其他兩個母親盡全力,但對她們最需要的賠償不願深究,這點也不難看出她隻想憑此案做自己升律所合夥人的"墊腳石",而對當事人的痛苦止于表面。這種自戀型人格的ego會生出無數隻手将自己的孩子牢牢把控住,并将其強行塑造成符合自己利益的樣子。哪怕女兒在學校裡遭受不公正體罰,也要把"升學要緊"擺在第一位。所以,安琪是三人中面對強權最不知所措,隻會順從的那個。

她一直是媽媽的傀儡,沒有自由意志,也不會自由選擇,這注定了她既無法像欣怡那樣硬剛,也不懂像真真那樣使手段,隻能靠成為張士凱的玩物給自己換一點生存空間,甚至懦弱地以為靠性交易能換得欣怡自由。得救後,即便她心中有愧,也還是聽從媽媽的意願背棄姐妹,保住自己。這完全是被控制型母親侵占自我的結果。

再說李心潔扮演的母親,她的角色弧光并不複雜——是非分明,重情重義,正直剛強,底色純良。甚至從始至終,趙靜都沒有變過,她也正是依靠這樣的性格成為全劇看上去"最合格"的母親。但有趣的是,這樣的性格,在和外界産生的沖突中激發了很多複雜難解的矛盾。正是這些矛盾讓趙靜這個人物不止停留在單一的好與壞,而是進入如鐘擺一樣的灰色地帶。

當年趙靜拿着丈夫留下的錢孤注一擲,重情義的"好"直接導緻了家底被掏空,母女倆生活窘迫的"壞",也間接造成了欣怡的"懂事"——去班佧賺錢補貼家用。所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是長期掙紮于貧困中的孩子過早代償家長的職責,被迫過早成為大人讓她們很容易形成奉獻型人格,犧牲自我。這也許并不是趙靜有心的,但的确無意促成了那晚欣怡的選擇——不願獨活,要帶着朋友一起走。日常的俠義行為,也能看出她總是像大人一樣保護弱小一方,絲毫不考慮硬剛帶給自己的風險。欣怡和趙靜一樣,隻在乎目的和行為是否"好",但考慮不到結果和影響是否"壞",她們的高道德感往往讓她們無法調和這兩者,從而被人群孤立。從本質上說,這種眼睛裡揉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是一種極強的心理防禦機制。為了自我保護,會像強迫症般一味恪守道德準則,很難察覺到事情的複雜和他人的感受。這當然可以說是趙靜的個人選擇,但放進育兒裡,對孩子的傷害就是顯而易見的。

僅就那晚的選擇來說,欣怡大可以先出去再報警,或者找安琪的律師媽媽一起救她們出來。有無數種變通的路徑,但欣怡偏偏選擇了行為最"正确",風險最高的那條,隻因為她要保護朋友們,獨自出逃是不夠光明磊落的。不懂靈活變通,将他人利益置于自我利益之上,過分善良和義氣,這都是心理創傷的表現。和安琪相比,欣怡當然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但以上的創傷很容易讓她被當槍使,變成他人利用的工具。

至于汪慧君,舒淇演的這個母親是最多面的。她很愛自己的女兒,但因為家庭主婦的身份無法離開家暴的丈夫;日常軟弱,明明也覺得體罰有問題,也還是猶豫不決,不敢表态;她共情趙靜,幫她親眼确認欣怡的虐待視頻,但為了真真,不惜讓仇人張士凱殺她。她的确軟弱猶疑,但為了好友和女兒,她又無所不能。尤其是離婚這一集,為了籌到買屍體的錢,汪慧君一反常态,抓住前夫出軌證據,扣護照,甩照片,提要求,扇耳光,一氣呵成,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又達成了自己的目的。精明又靈活,俨然大女主做派。所以也不難理解女兒真真為什麼能那麼成熟老練地"勒索"老師,甚至能成為園區幕後操盤手。

當然,真真的真實目的還不清楚,如果隻是為了賺錢,那也太無聊了吧……

母親是女兒的"源頭",也是她們的"歸處"。所謂"回魂"的"回",也就是如此吧。

...

此處還是提一句,男導演的虐女鏡頭還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