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到電影名字時,我就馬上被它吸引。

我想,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

不會有比此時此刻焦灼不安,随波逐流的我更糟糕的人了吧?

看完電影,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我他。

這些不能支配自己的人。

...

01 迷茫

三十歲的女人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工作,家庭,養育孩子,大多女人的三十歲無非是圍繞着這些轉。

尤利娅不同,身為精英學子的她,到了三十歲依然迷茫。

她成績優異,經過努力成為了一名醫生。

但醫生不是她的夢想,隻是因為醫學可以證明她的好成績是有意義的。

後來,她在手術室突然想到,她想成為心理學家。

于是,她辭掉工作,開始投入心理學的學習。

但是,看着眼前的同學們,她又陷入了迷茫,也許,她應該成為一名攝影師。

她花費許多金錢,買下了照相機,在拍攝中她獲得了些許的精彩。

她被拍攝的模特吸引,和對方玩樂中又被漫畫家吸引。

正式投入了一段同居生活。

...

漫畫家比尤利娅大15歲,40多歲的漫畫家隻想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成為一名父親。

于是,他帶着尤利娅走進身邊有了孩子的朋友家中,企圖通過與孩子接觸勸說尤利娅。

尤利娅看着來回折騰的孩子,看着怒吼的孩子母親,聽着老夫老妻夜裡歇斯底裡的争吵,她害怕極了。

她覺得她還是個孩子,她不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她也不想生孩子。

兩人的矛盾悄然埋下,但不能質疑的是,他們彼此相愛,深愛着對方。

這個場景讓我想起了我的不婚主義夢,看着身邊因為家庭瑣事争吵的朋友們,我和尤利娅一樣,陷入沉思。

但不同的是,尤利娅有着追求夢想的心,有着想到就做的執行力,有着不為外界聲音影響的堅定。

...

02 放縱

尤利娅在一次宴會中遇到了年輕的咖啡師,雖然兩人都有對象,可她和他還是一見鐘情。

他們在出軌邊緣瘋狂試探,天亮之後,仍舊苦澀分開。

這成了後來尤利娅和漫畫家分開的導火索。

當兩人再次相遇,尤利娅和漫畫家的争吵讓她重新思考兩人的關系,她果斷的選擇結束,奔向咖啡師。

她和他放縱在情欲中,她覺得一切都很美好,兩人都不想要孩子。

當聽聞漫畫家得了癌症,情況不太好時,當看到自己寫的小說被翻出來,被咖啡師稱贊時,當看到孕檢棒上的兩條杠時,尤利娅爆發了。

她完全沒有任何準備,她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開心還是難過,不知道自己要如何選擇,往哪裡走。

她如同孩子一樣,站在十字路口,哪裡也不知道,哪裡也不敢動腳。

像大多數人一樣,她一邊小心翼翼地懷疑自己,認為自己是最糟糕的人,一邊迷茫不堪,找不到方向。

...

03 堅定

影片最後,尤利娅拿起相機,為漫畫家拍了一組照片,她坦白了自己懷孕的事情,卻在沖澡時發現,自己可能隻是來了月經,而不是懷孕。

那一刻,她的眼神慢慢清醒。

畫面一轉,尤利娅拿着相機給女演員拍劇照,看着女演員和咖啡師互相親吻,推着嬰兒車走向遠方。

而她,則收拾好自己的攝影工具,返回自己的小窩中,埋頭工作。

此時此刻的尤利娅,眼神愈發清醒、堅定,她看着曾經說着不要孩子的戀人組建了屬于自己的家庭,隻是微微一笑。

雖然未來還是會迷茫,但此時此刻,她已經知道了自己要走的道路。

過去種種,隻是她在尋找自己的旅程。

...

結語

這部影片,看着讓人覺得尤利娅可真糟糕,可到後面,猛然驚醒,她不正是我們自己嗎?

一邊小心翼翼地懷疑自己不夠優秀,一邊碌碌無為不知道方向。

可她又不是我們。

尤利娅說做就做,做的幹脆果斷,我們自己,還是在尋找自我。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打動人心:

“我浪費了太多時間,擔心會不會出問題,但真正出問題的,從來不是我擔心的事。”

所以,不要想那麼多,馬上去尋找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