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和一日,時間永是流逝,而一日即是永恒。影片講述了一個孤獨的瀕臨死亡的作家的一天。空蕩蕩房間,他與外界的鍊接隻是音樂,當他播放熟悉的旋律時,對面飄蕩的窗紗随之回應。到底是誰呢?或許是和自己一樣的隐居者,亦或是一個孩子在以遊戲的心态回應着。無論如何,這給孤獨的老人一點外界的慰藉。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于是想着給家裡的小狗找尋一所安身之處。他來到女兒的家,但得知以前的房子,那留下許多回憶的房子,已經被女兒和女婿賣掉了。房子已是這樣的處境,不得已,他帶着狗離開。
回憶随之而來,那時他有愛他的妻子,女兒剛剛出生,滿世界的熱鬧。而他隻想自己一個人呆着,他所要獻身的是文字。與人群愈近,他越想離開。終于他離文字更近,但是愛人離去了。于是在晚年的一天,他在回憶,在找尋逝去的回憶。
在途中,他救下一個難民孩子,想把他送回家,卻發現他已經無家可歸。這孤獨的一天有了孩子的相伴。你在微笑,但我看出你是悲傷的,男孩能讀懂他。
他和男孩講述詩人用錢買文字的故事,他們一起在公交車上出神地聆聽樂隊動人的旋律,一起看到情侶吵架時丢掉的花朵被人撿了去,一起看到詩人念着優美的詩句。但終于,男孩要坐船離開,他們還是分别了。
明天是什麼?他在回憶裡向妻子焦灼地問着。永恒和一日,一日熱鬧,而孤獨永存。同樣,本來看似太過平常可以随時抛棄的一天,卻是永遠無法觸及的一天,追悔莫及,無濟于事。
我喜歡這部電影許多詩意的瞬間,比如伴随着同樣的音樂,對面鄰居窗戶的窗簾随風飄蕩,寂靜陽光之下的海邊,用錢買文字的詩人,孤獨的老人和孩子坐在一起怅然若失地聆聽音樂,路燈之下相互取暖的擁抱。
我在影片中感受到許多孤獨,與其認識不如想象。人和人之間好像林中的樹,枝枝葉葉或許有些回應,但他們的根,深埋在土壤之下的根,又沉靜又孤獨。這句話很好诠釋兩個人之間音樂的回應,與其認識不如想象,這句話實在是好。一開始想象着兩個人有相似之處所以認識,但認識之後更加深了這種隔膜,倒不如一開始從未結識,藉借那一點想象,反而更有相似之處。
衆生喧嚣的孤獨,雖然人聲鼎沸,但心在别處。斯人已逝的孤獨,亞曆山大的母親一個人坐在船尾,海邊的景色無從欣賞,想起亡夫她悲從心來。擁抱之後的孤獨,相互取暖之後總會分别,這種分離更讓人悲傷。我們不能把握永恒,時間永是流逝,沒有明天,一日就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