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日》的循環設定,讓我第一次有超強的共情性和代入感。國外的時間循環類影視作品,類似《源代碼》《蝴蝶效應》,往往更強調科技感、高概念,強調的就是與現實時空的切割性,一次純享的特定體驗;國産劇《開端》嘗試将循環代入小人物的故事,但因為觸發機制和特定空間的原因,我能感知其表現的社會性,但自己很難實現代入。
再看其他相似概念的劇,基本是運用重生、循環的概念去講情感故事,比如愛情、救贖等,以為沒有相似的經曆與情感,或許會被感動,但其存在讓人充滿質疑。而這恰是我覺得不眠日做的好的部分。
循環的規則——貼近生活的概念,善用自然現象和現實體驗做代入感
1、時間循環是自然現象,非人力為之,具有一定的随機性,且開啟的間隔沒有規律。以最普世的概念做代入,無特定情境限制
2、時間循環以單日24h為單位計數(24h為一次),發生在淩晨刹那,循環當天的事件清零,包括死亡,所有的事件全部重啟,比較符合中國人子時的概念,交彙重啟。
3、時間循環感知者,會擁有循環發生的記憶,同時體力精力也會累積消耗;非時間循環感知者會有類似潛意識記憶,再次觸發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但體力和精力會恢複到循環開始之前。(普通人的情況,和生活既視感很像,夢中的事在未來發生,自己淺淺覺得為什麼自己很熟悉這個場景,反正我自己有很多次幻視)
4、循環中如果沒有時間循環感知者改變現實,所有的事情都會按照第一次情況進行。證明普通人是在無意識狀态下陷入循環
5、循環一旦開啟,不論發生什麼都會重複5次,以最後一次作為最終現實,因為沒有記憶,如果時間被改變,沒有觸發相同事件,我們可能也無法感知
整個的設定都非常的生活化,幻想下那些彩票中獎、被上天選中的運氣...也挺像循環者表現的
活人化的表現——代入主角視角,如果進入循環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想做什麼?
設定妙在,不止體現了循環感知的好處,也有痛苦。而人往往是對痛的事情,更有共鳴與感知,印象更為深刻。隻能說丁奇的開心和痛苦都深有同感、循環技能實現的願望都深得我心、生活畫面裡的痛,又是真的難以忘懷。
當循環突然降臨在倒黴日。有種被老天整蠱的錯覺,反複落水5次有意識但難逃,第二次準備潛水鏡依舊噸噸喝水、論文辛辛苦苦一天寫完發現是循環日的悲嚎、實驗性剪頭發每一次都能醜出天際等。這種生活中發生就讓人無比崩潰的事情,他體驗五次,主要選的生活切片太有共鳴,或者說選了但凡發生一次都很難忘的事情。還有當初次體驗循環意識到自己是主角,循環卻戛然而止時,好笑指數與真實指數拉滿(ps:這就是正常人會幹出的事兒啊🤣
當發現自己有感知循環的能力,我第一反應就是買彩票實現财富自由、做自己想嘗試卻一直不敢做的事情、體驗上帝視角的快感接受崇拜...丁奇每一步都走在我的腦回路上,這一刻渴望擁有這種能力的心達到了頂峰。話說:他可能真的是國産劇裡循環or重生第一個靠買彩票實現财富自由走上人生巅峰的人。
人性上的深入——擁有超能力後,會變成什麼樣?
誇下劇本對人物的呈現,心理學其實有人類最害怕的是“空虛”,當做什麼事情都輕而易舉時,會對人生産生質疑,找不到存在的價值,匹配丁奇做警察的決定。當經曆過死亡後會不會漠視生命,變成造物主視角的神而高高自居。事實證明人是有情感的,丁奇依舊會為死去的戰友難過,為了自己決定導緻的悲劇而惋惜,很喜歡他面對安岚時的歉疚、和戰友犧牲後痛苦的表現,哪怕是超能力者也有人性脆弱的一面,非循環日裡他依舊會怕會傷心。再次見到隊友會覺得萬分欣喜,哪怕尴尬也會送上擁抱。人物之所以有魅力就是因為他有人性弧光。
而且劇情上關于循環能力的獲得是有鈎子的,期待後面導演填坑,會有更現實性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