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
電影名為色戒輪回,已經點破情欲之苦。年少苦修數年,經不起色欲輕輕擺弄,定力全無。不過,這對修行人來說,至少是誠懇的。達世還俗前,辯解過:佛陀也是先成家而後出家,沒有得到過,又何談失去?沒有體驗過,又怎麼放下。
這句話很觸動我。想起多年前聽三毛講她初戀的故事,她苦追一位哲學系男同學,當兩人相約在操場卻說不出一句話時,三毛羞怯地在他手心用鋼筆寫下家裡的電話号碼。她說當時很激動,這顆心終于給出去了。于是她接着描述自己是如何焦急地等待電話,并滿懷熱情地赴約在小火車。以至于匆匆結束了這段情感。 回憶往事,她感慨:故事總要開始嘛,要不然怎麼結束呢?
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不開始,便隻能呆在幻想裡期盼琢磨,什麼時候才能弄明白那是怎麼一回事呢?既然弄不明白,而又總被無端勾起情絲,心煩意亂的,豈不是太糊塗了?
最有智慧的人,當然是一眼看穿,不入愛河。可我等愚鈍凡人,必須試煉一番,才能幡然悔悟,哦,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啊。連蕭伯納都說: 想結婚的就去結婚,想單身就維持單身,反正到最後你們都會後悔。 結婚的成本可就高了,這是更大的試煉場。
達世作為修行人,還俗的目的并不是結婚,而是解決内心出現的障礙——情欲。世俗生活變成他的苦行地。就像青梗峰的那塊頑石,須來人間經一番曆練,才解閑愁。
慧根太淺,一點情絲招惹無盡煩惱。當一個欲望得到滿足,接着便會出現千萬個欲望。所以佛家說,子女都是債,無債不來。自以為幸福地生個娃,代價卻是為他做一生的牛馬。而情欲的基礎偏重在欲,欲不可專則情也難專。既然是欲,怎麼可能會專呢?達世出軌做到一半,妻子歸來險被發現。慌張收拾時,誰知情婦竟說:急什麼,你妻子說反正出軌這種事遲早會發生。達世還俗結婚是因為欲念,出軌也是因為欲念。——可以說,世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因為欲念。欲念豈有滿足的時候呢?欲令智昏,他需要靜靜。恰好這時接到師父圓寂前的信件,師父自知情欲未了,仍入輪回,且叮囑他,未來相見時記得要用那句話點醒他: 是滿足一千個欲望?還是戰勝一個欲望?
在這一點上,有很多評論說佛家消極,要人過沒有欲望的生活那還是人嗎,這實在是誤會。佛法并未脫離生活基礎,而是提醒你凡事要知足,适可而止。看清、舍離那些帶給你痛苦的欲望,不再為了滿足無盡的欲望而活,則心靈必得提升、淨化,自然會感到快樂。清淨之樂,勝過欲望被滿足的刺激。
人生是被欲望編織而成的。這包括了我們對生活無盡的美好想象,期待一切如願到來。如果願望都能如願,那也太奢侈了,而奢侈的背後還是奢侈。終究走不出重重疊疊的幻夢。滿足時狂喜,步步高歌;失意時劇痛,強行振作。呵呵,這樣的人生為了啥,隻剩頭腦裡那些滿足欲望的幻想。
抽身之法,隻是看清。還沒看清,就繼續苦撐着吧。智慧豈是輕易得來的?
達世重新穿回僧衣,在河邊,他洗去了世俗中的滿身塵埃。手中的鏡子破碎,映照出剔除須發的臉龐。鏡子破碎,影像扭曲,代表一切幻滅。
抛妻棄子回去修行,是苦是樂隻有他自己明白。 愚者空中着色,智者色裡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