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的鏡頭和色調,一下子回到了某個童年夏天的午後,躺在奶奶家的麻将涼席上。潮濕而悶熱的空氣裡,因為老人家的節約而隻有搖頭風扇在工作。一頭汗從午睡的夢中醒來,吃一塊被菜刀上蒜味浸染的西瓜。
這是一部後勁很足但是看的時候雲裡霧裡的電影。因為太像生活本身,反而讓我期待起夢裡的情節。男孩說:“電影讓人的生命延長了三倍。”在這一場三個小時的超寫實夢境裡,是婆婆,是靜靜,是洋洋,是姐夫。
王小波的那句話超級有名出現于各大社交媒體文案裡:“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可是沒有人發後面半段:“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一一》裡的故事,就給我這樣的感覺,從洋洋到婆婆,生命是一個緩慢被鈍器擊打的過程,最後什麼都知道了,卻也不願意再次睜開眼睛。
很喜歡的一段是中年的父親和正直青春的女兒共同品嘗和再次品嘗初戀的滋味。那段台北和東京的蒙太奇。女孩第一次牽起男孩汗津津的手,父親和當年的初戀一起在鄉間的土路上回憶往昔的歲月,慢慢地散步,兩個人慢慢變小,消失在道路盡頭。初戀啊,不管是過了多少年歲,還是那樣的青澀和可愛。
這段像真實版的《時光戀旅人》。得到“時光機”青睐的父親重返初戀時光,卻做出了和當年一樣的選擇。我突然理解了為什麼電影叫這個名字。生命酸澀如歌,隻能也隻有必要活過一次,一次足矣。
時間是奢侈品,每一天的白紙上都給我們機會塗出不一樣的内容,很多人卻随着不斷地社會化過程中不知不覺把每天過的複制粘貼。就像進進出出電梯的父親,忘記了自己到底為什麼出發。人生的旅程裡,誰先找得到自己,誰就能多一些獲得一些别人難以奪走的幸福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祝你我都可以玩得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