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觸很深的是電影中角色是非臉譜化的,農民是善良,迂腐,留有血性的,日軍是開化,守信,殘暴的。善良招緻了禍根,連溫文爾雅的新兵最後也能捅出刺刀。
很喜歡片中時常體現人物個性的略誇張描摹,農民開會時的凝滞,一驚一乍,審判犯人時的規規矩矩,到最後衆人頭架在桌子上求一死。
很多人說最後是軍國主義意識的覺醒讓小三郎動了殺戒,國家民族的意志淩駕于個人之上,而當時國内這種意志是普遍存在但動搖,被打散着的,更多的是“小家”而非“大家”。
弱者總會畏懼于強者,但我相信那時大部分中國人畏懼但并不屈服于強者。在電影片尾的屠殺之中,有對背叛的氣憤,亵渎禮儀的抗争,殺親的仇恨,善良樸實的中國百姓,血性是一直紮根于華夏文明之下的,而真正懦弱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下的虛僞,心胸狹隘。
一直被村裡人排擠的瘋子老爺爺,最後射出了一發向可恥侵略者的子彈,“王八操的日本子,我一手一個掐巴死倆”。
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