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在我的觀感裡面,言重更像是一個冤種。雖然由于生活的長期交織,言重的成長經曆離不開商燕,但我總覺得,要不是因為商燕,言重可以擁有更好的生活經曆
其實我之前一直覺得商燕不算是壞人,隻是有的時候腦回路有點不一樣而已。直到學長想要找言重複合,而商燕求言重不要和他複合的時候,我真的對她無語了。就因為你覺得自己的愛隻有學長一個人可以給,沒有第二個人覺得适合給愛,而言重有很多人可以給,你就去硬拆互相喜歡且合适的兩人?更讓我心梗的是,那個晚上,言重明明瘋狂怼商燕,讓我覺得她沒有被帶歪被道德綁架,結果到頭來還是和學長說不要複合,我真是服了
可能是商燕這個角色更加複雜立體吧,所以商燕這個角色給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與感悟。幼年時什麼都好的商燕,要是能明白活着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去比較自己在别人心裡的地位,她是不是就不會變成大學時那樣偏執的人(指一開始固執地想讓自己成為第一個了解哥哥真面目的人),更不會變成青年時那樣看不得言重好而去“偷家”的人,以及中年時悔恨以往一切的人?
看到商燕最後之地的藍房子時,我一下就想到了故事開始時小言重說的藍色與抑郁的關系,以及抑郁與“厭世”的聯系。在經曆了一路腥風血雨後,幼年時陌生的兩個字,是否成了商燕最後的感受?厭惡曾經不懂事的自己,厭惡給自己帶來病痛的世界
至于哥哥,看到前半部分的時候,我真以為他就是因為自己沒能如願選上攝影專業而想不開,沒想到真相是如此的令人震驚。我一開始還在心裡譴責過他,覺得他是大學霸,大不了就上大學以後去攝影社團或者自己找志同道合的人周末約個攝影活動,或者等畢業以後經濟獨立再擺脫家庭的束縛不就好了嘛,幹嘛這麼想不開,明明是那麼好的人。事實證明,人真的很容易自以為是,就因為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擁有了上帝視角,就下意識覺得自己看到了所有的一切
再說到商燕的家庭,我覺得編劇有點太刻意了吧,以哥哥去世為截點,一下子生活質量莫名其妙下降了這麼多,就為了體現此時商燕的心理随着生活的劇變而極端化。我曾覺得,老師這麼好的人,另一半也不至于很爛吧,結果簡直了,可以說是一大家子的不幸都是由于這個不知自己幾斤幾兩的人渣帶來的。真的很心疼老師,不靠譜且大男子主義的丈夫,早早結束生命的兒子,生活發生劇變後始終愛在傷口上撒鹽的女兒,老師的結局一定要這麼苦嗎?
印象裡,商燕有兩次尋求擁抱,一次是找言重媽媽,說自己是壞孩子,暗示自己要開始使壞了。一次是在生命的結尾和言重擁抱,第二次她還是成了壞孩子,在最應該好好補償言重的時候無可奈何地離開
偏個題,我記得幼年回憶裡明明言重有個弟弟的,怎麼後來一點都沒出現
再偏個題,發型真的很重要,大學時期的學長那個發型以及種種表現,都讓我覺得看着别扭,當然,我承認有一部分是因為孫明悟的影響。到後面,學長成了攝影導演,換了個發型和語調,我就覺得,演學長的這個演員金健宇還挺适合演那種有克制隐忍愛意的文藝青年
善良且愛憐愛的人和張揚而不自愛的人相遇了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