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媒體上看完了,個人認為比較合理的分數區間是6-6.5分,現在分數嚴重虛高,下面讨論一下本片主要問題。
這部電影當年能騙2.5億票房我認為一是靠蹭舞獅熱度,二是靠總有些人沒看過香港量産商業片,第一次吃到預制菜驚為天人過于真誠從而具有了欺騙性。所以第一部的觀衆裡隻有少數願意再看第二部了。
本片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錯誤路線上努力渲染背景真實性,與此同時還在主角造型上想法太多走了個抽象路線,造成了雙重災難。既沒影院受衆最想看的特效奇觀,又導緻人物的抽象形象在過真實背景裡醜得更加突出,甚至有些恐怖谷。
第二大問題就是劇情催眠。編劇可能是骨灰級港影愛好者,故事結構就是純粹的港影預制菜,但在港影預制菜中都算不上一流。
節奏方面,想塞的套路太多導緻詳略失當,男主角和女主角的相遇啟蒙線、主角和久别父母的親情線、主角舞獅團隊成員的心路、主角鹹魚師父的心路,乃至主角團隊的初露頭角,都是好像演了一段,好像又沒演個什麼就快進到後續了,如有。給人感覺仿佛想塑造點什麼又怕片長超時,結果既浪費一堆筆墨又無法引起觀衆感情共鳴,輸兩次。
人物方面,隻有男主用心刻畫了起承轉合的人物經曆(雖然為了省時長很多都是走的速通流程),其他角色本質都是給男主擡轎的工具人。女主登場閃退隻為給男主送夢想,父母打工不回家隻為讓男主思念有充分的練習動力,父親更是以身獻祭隻為給男主追夢路添堵,連早期的霸淩者(粉絲硬洗說不是反派,對主角都拳打腳踢脅迫索财了還不反派,我不知道什麼才是反派)結局都突兀一轉支持男主強行洗白,隻為證明男主挑戰極限魅力大,太偉大了男主!
爽點方面,為了安置創作團隊“表現深度”的野心,港片最大賣點——爽點都拆了。主角初登賽場直接跳過,主要是馬上要親爹祭天了;主角當上總冠軍了,但是還得放棄理想打工,唉人生,唉底層。當然這确實會吸引一些喜歡大思考自認為很懂人間真實的人為它着迷甚至瘋魔四處出警,但是一般路過電影觀衆花錢買票隻是為了消遣,沒人想用寶貴的下班時間看你“唉底層”。
以及主創團隊真的太愛周星馳,但又學得很一言難盡,誰能想到本片唯一記憶點(貶義)竟然是一本正經學習港影糟粕的腳臭開挂情節,幸好我是流媒體上看的,不然影院裡指定如坐針氈。這個情節設置最糟糕的是完全解構了之前“唉底層”的“深度格局”,因為失意所以要用如此荒誕的盤外招取勝,那不是活該失意嗎?所以“唉底層”就是為了合理化作弊和強行插入男主這個外援機械降神?以及舞獅比賽搞成物理打架,就差簽生死狀了,建議改名《獅王争霸》。别念念不忘黃飛鴻了,你這是正常的現代舞獅比賽嗎?這一段劇情完全是圍繞主創炫技的需求展開,但是能理解這段燒錢在哪的觀衆其實是少數,實際就是媚眼抛給瞎子看,花大錢辦小事,用十倍成本做出小成本真人片的效果。
最後一個問題是過頭的宣發策略。上來就硬剛大衆審美基本盤,買營銷怒斥有人帶節奏觀衆不行,但人物醜又是實打實的一看就醜,直接給人搞逆反,引起更大輿論反彈。而營銷部門又進一步引導把所有不喜歡本片的全打成“被帶節奏”“有偏見”,劇情上明明一堆硬傷也不允許說半句不是,敢說就是沒看過、故意黑,着實可笑。
商業文藝都想要,結果是兩頭空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