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尚食》,一是沖着編劇周末的新作,畢竟當年的《延禧》筆者至今還時常回味,其中草灰蛇線的伏筆、令人暢快的反轉與最後二十四年不忘初心的恍然大悟都令人不得不拍手叫絕,且竊以為将和珅與孝儀皇後兩個乾隆生活裡的重要人物渾然一體的巧思更讓人好奇這位神秘編劇還會用曆史如何做文章;二來也是作為一個烹饪愛好者外加吃貨好奇其中的美食,播前關于其中打出名字的菜品就有數百道的介紹讓人頗為期待。如今劇情已過四分之三,雖說在剪輯與打光等方面有些不盡如人意,叙事上也得說其中的倒叙用的實在不符合當下觀衆的習慣,但其中借由一個個性情各異、志趣不同、身份懸殊的女性形象對于封建思想的控訴實在是耐人尋味。

先不談故事的核心主人公姚子衿,與其一同進入尚食局的另外兩個少女都可以說是身世悲慘:她們年輕生命的悲劇起點一個先天自有——奴籍的身份,讓一隻蛐蛐都能成為一個家庭的救命稻草,也能使一個家庭灰飛煙滅,而這身份的背後不是應得的罪與罰,卻隻是數年前當今肉食者的祖先與其他勢力間高高在上的成王敗寇,讓本就是“工具”的底層馬前卒們無辜的後代終身買單;而另一個則是封建禮教下三貞九烈的間接受害者——受侵犯的母親奮而反抗,卻被污名化為不檢點者,真正的罪人卻被洗得一幹二淨,其中所映射的自然不言而喻。

而在三個主線女庖廚之外,出場的所有主要女性人物也是各有各的無奈與枷鎖:孟紫沄入宮前受貞潔觀迫害,與其女的悲劇息息相關,即使做上尚食這樣的高位也要面對來自兩個對手機構與各種勢力間的明槍暗箭,為恢複本就應該屬于女官的權力殚精竭慮坎坷重重;胡善圍為了家族放棄自由、為妹妹一步步走上自己不願走的道路,最終機關算盡反被誤;張後隻求做一個如同兩代前任一樣内外得宜的“模範國母”,卻還是在身為九五之尊的丈夫的寒心行為下砸爛了那架紡車;胡善祥追求的本是懸壺濟世,卻因為一個莫須有的祥瑞之說一步步被封鎖在物理意義上與精神意義上無法逃脫的宮牆當中……再看莊妃、郭貴妃、王遙清、吳妙賢、喻美人等等,哪有一個至少可以從心而活的女人?

但無奈之外,這部劇中卻鮮有囿于閨怨的傳統女性形象,這其中的人物,可以說是無一不在抗争,哪怕最終的結果是粉身碎骨:殷紫萍努力進取,力争用高位甩脫先天帶來的枷鎖;蘇月華雖事事不遂其願以至于内心扭曲,還是在努力向其母證明她的能力;孟紫沄步步為營,不改初衷,終于獲得尚宮之位有望恢複女官應有之權不再被朝官與宦官掣肘;張後砸爛紡車,雖有專權的傾向,也認清了自己懷的是大明天下之局,而不僅僅隻能做一個夫與子身後的“吉祥物”;郭貴妃自缢,根本上不是為了丈夫也不是為了洗清冤屈,隻是為了讓母族記住當前仍能保有榮寵不是因為那些坐享其成的伯叔弟兄,而是自己這個深宮内的女人。

話已至此,說回姚子衿這個故事的核心,這隻專為朱瞻基打造的頂級金絲雀。在專組、微博等讨論空間裡,筆者也曾看到不少觀衆認為姚子衿其人太過“瑪麗蘇”或者說太過完美,但劇情中已有交代,她被選中作為未來的太孫妃正是因為她的早慧,而在走向太孫妃這個身份的旅途中,琴棋書畫、烹饪女紅、甚至是蹴鞠騎射她都要學的精通,開頭幫助紫萍學習《内訓》的情節也明示了她早已深谙于封建皇權對于一個“完美賢内助”的期待,再看她為了這個身份失去的種種與劇情中交待過的她面壁半年的經曆,不難理解她的心早已比同齡的女孩都要“波瀾不驚”得多,她無論在技能上還是為人處事的方式上,早已形成了一種完全符合封建良女标準的潛意識。

但在尚食局獲得的成就感和見證到的真正深宮寂寞,才讓姚子衿完成了一次覺醒,她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活在世上的意義,不隻有成為陪在那個男人身後的金絲雀這一種可能性,她本身也可以是一隻海闊天空盡情展露自己價值的雲雀,這一切動搖了她最初入宮的目的,也改變了她人生追求的價值走向。而在此時,本來與她隻是因為那套金絲雀培養而情趣相投的朱瞻基,才因為子衿精神追求的改變變成了在精神世界裡勢均力敵的志趣相投,才為後來兩人真正攜手同心奠定了基礎。

劇情走到現在,子衿與她另一半的追求其實已經走上了殊途同歸的道路,子衿不忍看後宮女子悲劇一再重演,想要改變讓這一切發生的祖訓;宣德帝前期不惜父子離心也要提出削藩的必要性,為了朱明骨肉阋牆的慘痛曆史不再重蹈覆轍,他也立志于此——一個前朝,一個後宮,都是在挑戰祖先留下的積弊。隻是這許多年來,觀衆總喜歡講男人挑戰陳規的故事,遇到這個女性視角出發的叙事,似乎還是不大适應,作為觀衆我也可惜兩位男導演也沒把這個視角擺得恰如其分,但至少觀劇至今,我已深深感受到了這群女子的不幸與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