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今年由最高人民法院背書的兩部電視劇的精彩程度都遠超觀衆的預期,前有夏雨,羅晉的《庭外》,現有靳東,成毅的《底線》。

而《底線》的真實性和震撼感更是遠在《庭外》之上,在《底線》籌備期間,在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主創們深入全國60餘家各級法院采風調研,采訪了200餘名一線法院工作者,收集了500餘件代表性案件。

...

所以《底線》裡的每一個案件都在現實生活中有迹可循,是真正的法理和情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映射。《底線》隻是用更藝術的手法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案子搬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在與時俱進的當下,更加明白究竟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

而目前《底線》一共上線了6個案子,幾乎每個案子都直擊觀衆的靈魂,讓觀衆又哭又笑,好的電視劇就是能夠達到讓觀衆久久震撼,又欲罷不能的效果。

自衛在我們的界定一直都非常的難,我們國家不像美國因為持槍合法,但凡有一點威脅到自身安全的行為都可以合法和合理的自衛,即使剝奪了施暴者的生命也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但是我國自衛的尺度卻非常不容易裁定,自衛很有可能就成為了自衛過當,《底線》的第一個案件就是以自衛切入,而這個自衛還沒有那麼簡單,追債人員對犯罪嫌疑人的母親做出了不當的欺辱行為,犯罪嫌疑然一怒之下用刀造成了1死,3殘。

...

這個案子從道理上來說,從輿論來說是一個明顯的自衛行為,畢竟暴力追債的不法分子本就行走在法律的邊緣,他們本就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所以他們被欺辱者反抗殺害在大衆輿論的眼中更多的也是“替天行道”。

而且更為關鍵的是暴力追債人員還欺辱了犯罪嫌疑人的母親,沒人任何人在母親受辱的情況下還能夠保持理智。

但是這裡有一個很辯證的問題,法律是否保護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即使是名義上的壞人,作為我國的合法公民是否同樣享有合法的生命财産安全不受到侵害的權利。

...

《底線》開篇的第一個案件,在一審的時候犯罪嫌疑人因為是在辱母行為20分鐘之後才進行了所謂的“自衛”行為,所以一審的時候被判處了無期徒刑,量刑的法官也是考慮到了上述提及的原因才做了最終的裁定。但是在輿論壓力面前,在更多證據鍊面前,最終二審犯罪嫌疑人改判有期徒刑5年。

《底線》最讓人動容的無疑是職場性騷擾案,職場性騷擾的界定一直是一個困難的過程,大多數女性在遭受職場性騷擾的時候更多的還是選擇忍讓,但正是因為大多數女性的忍讓讓職場性騷擾成為了一個職場不可回避的問題。

而且雖然我國不像日本,韓國是一個極度的男權社會,特别是日本。但是我們對職場女性,特别是長得漂亮的女性和工作能力強的女性總是會有着不懷好意的揣測,這也是為什麼職場性騷擾成為了一個在職場中見怪不怪的問題。

令人寒心的是《底線》裡的職場性騷擾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幾乎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幫助當事人,連當事人的母親在最開始也覺得是當事人的問題。

...

甚至最開始決定為當事人出庭作證的3位證人也因為迫為公司的壓力而選擇了三緘其口,明明受到傷害的是當事人,但似乎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在當事人這一邊,當事人似乎被世界所抛棄了。

好在《底線》最終沒有讓觀衆感到失望,最後最開始決定當證人的3個女孩聽到當事人在法庭上高聲的呐喊後,不顧公司的威脅趕到法庭作證。最後女孩兒幫助女孩兒的一幕實在是太令人動容了。

這個社會如果自己的合法權益連自己都不去争取,那誰能夠站在你這邊。這個社會如果有着相同遭遇的人都不團結起來,那誰還能保護一個群體的利益。這個社會如果我們明知道社會的陰暗面而不去補救,那這個社會該怎麼去進步。

...

《底線》最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居然将社會關注度和社會反響極大的“江歌案“搬上了大熒幕,這真是一個讓人感到難受的案子,對這個案子讓更多的觀衆深刻的感受到在交友,交心上我們真的得謹慎,并不是每一個人都的值得我們為他付出一切,包括我們的生命。

正是因為《底線》裡的每一個案子都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才讓觀衆那麼的感同身受,而《底線》裡的每一個案子也緊跟時事,聚焦了社會的熱點問題。好的電視劇一定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