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攝影師朋友和我分享過一個如何分辨爛片的方法:
如果看一個預告片的時候就基本能看到所有劇情和亮點,那這就是一部爛片。
我覺得非常有道理而且屢試不爽。
每個像漫威/迪士尼這種大制片廠出品的電影在上映之前都會舉辦多次内部試映以及媒體放映場,所以一部電影的好壞制片廠心裡是心知肚明的。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依據這部電影的好壞來制作一個最能賺錢的營銷方法。比如漫威工作室早就知道《美國隊長4》不好,于是他們早早就把紅浩克的片段放到預告片裡,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放的話會有更少的人去電影院看。

看《雷霆特工隊*》之前其實對其滿懷希望,因為我堅信哨兵不是最後的反派;《複仇者聯盟:毀滅日》官宣了哨兵的回歸——所以我堅信雷霆特工隊對戰哨兵一定是在第二幕,然後第二幕結尾哨兵改邪歸正加入雷霆特工隊然後第三幕大家一起對戰更強大的敵人。

事實證明,我大錯特錯了。這部電影也是一個預告片就能看穿的電影,是一部爛片。
能看出漫威工業水平真是下降了不止一點,節奏慢得不像是類型片,大量的廢戲,對劇情推進和人物塑造起不到任何作用;角色塑造更是嚴重失衡,為了捧寡妹加了太多廢戲,反而幽靈、美國密探、巴基的人物曲線卻不飽滿了,尤其是幽靈,出場性格塑造就不明确,到第三幕救人的時候更是感覺很突兀,她的曲線根本就沒達到向救人的英雄的轉變;最後又是上伐木累價值觀,太土太突兀了。動作戲更是毫無記憶點和創意,少而糙,也就巴基的幾個動作能看;打哨兵那場堪稱災難,特效、聲音一團糟,特别僵硬。第三幕居然又是嘴炮不說,這種精神空間具像化的情節也太電視劇了,我一下夢回CW《閃電俠》了。嫁接的喜劇類型也非常低級,就是搞反差——最簡單也是最低級的喜劇類型,這麼多性格迥異的角色真的是浪費。

最後更是沒有結尾?這個真的太令人震驚了,這麼大制作的電影第三幕決戰之後居然沒有一個收尾,比如瓦倫蒂娜和新複仇者的一些互動和後續、巴基的議員身份、女秘書的後續、紐約被虛無變成黑影的後續,統統沒有,在大戰結束公布新标題之後就收尾實在是太草率了。
最後彩蛋也很是敷衍,雖然大家的新制服真的很好看很帥我很喜歡,但是居然一個客串也沒有,要麼美國隊長要麼神奇先生要麼其他複仇者,片子都這麼爛了最後彩蛋來個熟人新人露個臉讓粉絲嗨一下都不行嗎?
另外,從《黑寡婦》到《假如…?》,裡面的俄羅斯角色形象塑造實在是太紙片太刻闆印象了,上來幾個符号加口音往上一放就俄羅斯人了,反正俄羅斯不是目标市場也就不用管俄羅斯觀衆了是嗎?你們迪士尼尊重多元、文化平等的價值觀呢?難道是不适用你們市場覆蓋不到的地方嗎?
還有模仿大師上來就領盒飯,更是經典的自己打自己臉。個人猜測是為了在後期換成所謂的“真正的”模仿大師——也就是男模仿大師,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實在是太無語了——既想照顧美國下沉市場基本盤,又想照顧白左精英,既要又要。你要是決定了颠覆漫畫形象就貫徹到底,中途放棄吃相太難看了;更何況性轉或者颠覆漫畫形象的電影角色有不少好的先例:古一、以及這部的幽靈,都是男轉女,因為自己沒塑造好角色加之紅脖子粉絲不同意就換,還是太沒骨氣了。

最後,提一個漫威一直以來的bug,現在宇宙做得越來越大,角色越來越多,光是紐約一個城市就已經集中了不少超級英雄了:奇異博士、蜘蛛俠、凱特·畢肖普、夜魔俠等等,發生了像虛無把全紐約變成影子了這樣的大事都沒人出來一下?還是都變成黑影了?太不合理了。感覺這個事件可以做成一個類比“爍滅”一樣的大事件,在決戰之後的收尾部分用新聞報道之類的提一下,但是什麼都沒有。這些都是宇宙越做越大之後不得不考慮的事,要不然觀衆難以沉浸在這個電影宇宙裡,這也隻能凸顯出漫威現在做工的粗糙和草率。
這部電影看的是個提前場,最後贈的杯子質量倒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