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發言皆為主觀 個人情感色彩豐富
沒懂為什麼這部片評分如此之高 畫面和色彩的張力都很好 女主也美極
但劇情真的拉垮,無論是邏輯還是情感上都無法做到讓我共情
首先是被贊美的男主作為底層人民向上爬反抗大公司不成卻飛蛾撲火的精神。我想問這點到底是從哪裡看出來他想反抗了 他做的一切都是被動的 就像是被人推着走到這一步 但凡沒那個運氣他都無法被稱作值得被歌頌的對象
在一開始他賣東西沒賣掉還被太子爺打了才裝上 然後報完仇就走,之後泡妞被騙 是因為他母親的事業才能保住他不被曼恩殺,加入了團隊之後也像個熱血小子一樣一邊混一邊談戀愛。
直到曼恩的死才對他産生了一些影響 有人認為這是男主的第一次成長。成長在哪 胸圍嗎?還是重量級?思考問題的方式還是一塵不變,也沒有所謂的想要做到最好或者獨當一面和資本抗衡的想法。在Lucy查數據庫的時候在被敵人動搖 開始遲疑手上的動作 可以理解畢竟初出茅廬,但在整了一個promax版本之後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撞 他好像什麼都考慮了 但什麼都沒考慮到,尤其作為一個領導者 團隊意識共同利益根本沒有展現出來。這種時候就不要扯什麼大家在那個時候混的就是以個人利益為先,男主要是在乎曼恩和他說的話就應該做好一個領導者該做的。領導者不是能領導就叫領導者,比如發号施令的人不一定是領導者,就像我能運動但是不是運動員。
男主的目标也很迷糊 他想搞錢沒錯 想作為底層人民奮起沒錯 想為了心愛的姑娘奉獻自己也沒錯。他無論是利己還是利他我都可以理解,但是不能是明明想搞一大筆錢接了個狠活然後非得上價值 順便再拉上所有兄弟夥跟我一起死。要說男主自私 也沒那麼自私 善良也不善良 他在後期殺人時候的遲疑最多是出于道德而并非一種本能,而夜之城和男主的生長環境給他賦予的“道德感”我認為并不應該這麼有底線 如果導演讓他再惡的純粹些估計更有美感。同樣 關于那些後期死人的片段閃回 尤其是那個害怕的眼神 我認為更多是男主不願意承認自己真的會變成賽博朋課精神病的側寫 即使他可能打心底裡承認這件事 他也會認為自己是“被選中的” “獨特的人”。
這也是讓我觀感非常不好的一點 人家跟他拼科技的時候他在賭誰的命硬 照道理來說前期來了那麼多金手指踏踏實實幹就完事了 房子也有了存款也有了 沒必要圖一時之快。他一直相信自己是“獨特的人”,最後被亞當直接打破他“天驕之子”的夢。在前幾集的時候他優異的成績 他母親的描述都讓我期待,這小子不會是力量和智力都在線的男主吧?但我真沒想到且不說力量差人一等,智力也是完全沒有體現。熱血可以 但能不能講點方法 但凡做個周全點的計劃呢?這種缺點從學校期間就暴露出來—不顧後果 隻管沖。他像是一直抱有僥幸心理,純純風險愛好者,我都覺得他的思路是“如果不怎麼怎麼樣,我就成功了” 在此舉例 裝盜版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 我就成功了,但事實上的結果是需要花更多的錢去彌補這個漏洞。但凡之後能從這件事情上學到點,也算是很好的成長線,但沒有 仍然不管其他人感受 不管結果如何。
他好像一直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起搞到250k送Lucy上月球我還是更傾向編劇把Lucy寫死 然後男主認為自己足夠強 是異于常人的人,結果奮起反抗不成被亞當直接殺死,在最後也沒能為自己的母親和心愛的人報仇,這才是所謂的無力感。就是憤怒達到頂點,在做好了相對萬全的準備之下仍然無法達到目标,之後發現自己在絕對的實力和資本面前如同蝼蟻一般,即使自己的運氣很好資質很好但什麼都做不了 奄奄一息的時候,給他母親和 Lucy死亡的畫面一次次閃過,然後他突然醒悟 自己和那些人也沒什麼不一樣。這才是我所能夠共情的無力 是在想方設法之後放手一搏的無力,不是像覺得自己等級夠了就去獎勵自己打個Boss玩一玩然後打不過的那種感覺,而是作為一個有點才能的 普通人 用盡全力都摸不到别人腳底的那種 無法跨越的溝。當然,如果可以的話可以死在荒坂塔頂,畢竟男主一直覺得他母親想讓他在物理層面站在塔頂,如果死在那裡還有點美感 還很好賞月。
關于愛情線
我的觀點是男女主不如曼恩那對給我的觸動大
我還是沒明白兩位談個戀愛為什麼不交流呢??隻睡覺那能叫愛嗎?那叫做愛。Lucy在一開始知道情報的時候選擇不跟男主分享情報 希望自己能夠獨自承擔,這種盲點在絕大多數電影的感情線當中都有,就是所謂的 “我不想讓你知道這麼多,知道的越少 你越安全” 或者是 “我不希望你陷入危險” 等等。這樣的先入為主的預設會對之後的所有事情産生極大的影響,在明白獨自一人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并且難以為這個問題所遺留下來的一連串其他問題負責任的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 一起解決 而不是單方面的犧牲。就算不能一起解決 也能商量商量别的方法呢?愛情就是能為了對方去死,這一點我并不持否認态度,我也很愛看那種一方為另一方去死的情節 誰不愛看虐的啊?但我認為愛情不一要需要用一方為另一方去死的方法來證明,就好像“他為她死了,他真的好愛他啊”這種觀點,我就像是喝到了無糖可樂 是可樂 是甜 但沒勁。
比起這樣雙方都一味自我犧牲的感情,我更樂意看肩并肩,可能是我之前此類電影小說看太多了,這種類型已經激不起我内心的情緒。在這樣雙方都不是弱雞的情況下,肩并肩的戰鬥會更讓觀衆爽到,而不是倆人像在比賽一樣比到底是我愛你多一點還是我愛你多一點,倆人都覺得自己很愛對方 然後上趕着送死 這好看嗎?這邏輯呢?
如果男方必須要死 那為什麼不能是賺到了250k之後呢?就比如 身體過載直接變成賽博朋克精神病 然後知道自己沒救了選擇去死。這可以發生在兩人都已經對未來有展望的時候,明明一切都過去了 但還是難逃變成精神病的結果,然後為了愛情選擇了斷生命 甚至可以是Lucy親手動刀給他殺了,然後獨自完成剛許下的兩個人的未來。這不好看嗎?這不美麼?這不比刷業績一樣的送死好得多,一開始到最後都在渲染精神病 結果也沒有多麼大的影響 再拉個反差的話就是 Lucy在原片中用吻喚醒了失去理智的男主 但在最後發現沒用了 愛也不是萬能的 再愛也不是。這才能拉回到現實。
多說一嘴 以下更加主觀 依據全憑一張嘴
這類愛情中的犧牲也是自私的 跟他母親獨自承受了那麼多供他上學那種犧牲一樣屬于情感上的綁架。代入一下父母如果真的拼死拼活給你送到好學校讀書 但他們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付出,同時你覺得現在學校的環境和群體都不适合你,你真的會願意繼續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掙紮下去麼?當你知道這些付出的時候 更多的是會希望可以不用那麼勞累 或者是 我能夠直接去打工或者換一個學校之類的解決方法。在親子關系中缺少溝通也是緻命的,“我都是為了你” “這還不是為了你好”這樣的出發點是沒錯的 但是更多時候孩子的想法會是“我甯願你不這樣”,不要用在感情中犧牲和付出了多少來衡量感情的厚度以及通過自我犧牲在他人身上實現自己的價值。很多奇怪的點在于關系當中雙方的不對等 比如家長認為孩子是弱勢的那一方需要他們的幫助 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 或者愛情中一方覺得另一方需要自己來帶領或者實現等等。
最後 我的意思是 反正設定背景都這麼悲了 劇情也想往虐了寫 不如就搞點更實際的 大家都别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