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我來說想看懂這樣一部比較深邃的女性電影并不容易,事實也确實如此,但是觀影過程中仍然觸發了我的諸多淺顯的思考。我沒有任何的文學功底,不會使用華麗的詞藻隻能講大白話,同時我也不敢說我對這部電影的理解就是正确的,但是仍然想鬥膽寫下這樣一篇文章來表達自己的感想

其實看到影片中段時仍然是一頭霧水,電影中三位女性各自的生活穩定且平和,至少看上去是這樣,但是為什麼每個人心中都壓着一塊巨大無比的石頭呢。從Woolf與丈夫在車站的對話開始我逐漸有了頭緒:平和與穩定确實很好,但是并不代表這就是我的追求

三位女性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在過着别人以為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沒有人聽,聽了也沒用,因為别人甯可認為他比我自己還了解我自己,他們認為我過得幸福,那我就是很幸福。但是我真正想要的生活不是這樣的呀,我也有我自己想要實現的價值,然而我甚至連去嘗試追求一下的機會都沒有,我就這樣被困住了,而且很有可能一困就是一輩子,而我也隻有這一輩子不是嗎,一想到這一點,我就難受的想死。

反省一下現實中的我自己,為什麼會在電影的前半段産生那樣的疑惑呢,其實就是因為我是一個很能湊合的人,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自己也不知道,反正就是活着也沒啥事能讓我有死的念頭,因此穩定與平和也就這樣被我欣然接受了。如果放在五六年前我可能會覺得她們矯揉造作,現在,雖然并不會改變我湊合過日子的方式,但是越來越能體會到她們的痛苦

Woolf喜歡倫敦的美好,但也會讓她的病情加重,在郊區或許能讓她病情穩定,但其實是在遭受清醒的折磨,她害怕成為别人的累贅,執着地想要回到倫敦。丈夫希望她能在穩定中生活,但她自己選擇在美好中安詳,這同時也是Woolf愛丈夫的方式

Laura為什麼會為女鄰居如此悲傷這也是疑惑我的一個點,現在我明白了,她們二人都在為自己得不到想要的生活而痛苦着,而Laura的痛苦更深,因為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正是她想要的。Laura在生下第2個孩子後離開了他們和愛自己的丈夫,去尋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最後找到了嗎?不一定,又或許她去“找”本身就是她想要的生活。她這樣去做了,她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我并不會對她做出這樣的選擇有所稱贊鼓勵,畢竟這樣做傷害了一些愛自己的人,但是我充分的理解,至少她并沒有被困住一輩子,沒有毫無希望的過完一生,即使别人愛你愛的再深,仍然不會改變你隻有這“一輩子”的事實

Clarissa則是我認為最難懂的一個角色,她甘願為Richard的付出,但是這不僅沒有被理解還被反将一軍。與前兩位不同,困住Clarissa的就是她自己,直到看到Richard的自殺她才明白:他可以如此坦然的,不顧及他人而追求自己想要的,那麼自己為什麼不可以呢。正如Woolf所說的: Someone has to die in order that the rest of us should value life more

初看這部電影,隻能寫到這兒了,其實還有一些細節可以推敲,奈何文筆實在太差,自己讀了一遍都有點尬到腳趾摳地hhh還是就不再繼續丢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