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在沙發一整天,一口氣看完了這部偶然刷到的劇,題材很棒,三位主要的女性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受到的暴力以及社會壓力,很真實地反應了一部分女性的生存現狀——困難模式。
Alex的主線故事主要是反映女性在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暴力以及身體暴力的苗頭,通過她的堅持和反抗告訴觀衆們,像這樣你以為的沒希望的生活也是可以改變、可以逃離的。家暴救助站的Denise曾說一般人平均要花七次才能做到真正離開,當這句話第一次出現時我本以為是在标榜女主角的不同,直到她捏着手指朝Sean說話費沒了、牛奶沒了、油錢沒了的時候我才意識到,她也成為了逃離之後卻又回去的一員。造成這個後果的原因很複雜,其中一個最值得思考的是前男友看似改過自新的表現。有多少人是離開後,在對方苦苦哀求、殷勤表現以及發現自己好像更習慣有ta的存在後,選擇相信對方、回到對方身邊,然而卻在一段時間後發現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坊間有句話說一直分分合合的情侶最後還是會分開的,就是因為想要一個人徹底改變是很難的,導緻一直分分合合的問題是一直都存在的,除非雙方都默契地不介意、不追究、不點炮或閉口不談。這或許就是現代婚姻制度下,兩個人能守着彼此長長久久的基本法則。
Paula這條支線則是用一個經過戲劇誇大的形象,映射了許多生活中為了所謂的、自以為的愛情而暈頭轉向、迷失自我,甚至賠了夫人又折兵,失去一切的女孩們。她多典型呀,因為一個人的口音愛上他,為他放棄大房子住進房車,把一切事務都交給他來辦,自己隻用畫畫、喝酒、和他have sex,到最後落得個每天白天在湖邊跟想象中的人對話、晚上隻能睡在車裡的下場。但她又有些許的不一樣,沒有勇氣遠離家鄉的她,當初也勇敢地帶着女兒逃離了家暴的丈夫。隻是不知為何,在這以後的人生裡,她一次又一次地深陷在她為自己所編織的情感的泥潭中。劇裡沒有給出更明确的答案,也許是她體内“藝術家”的基因在作祟,不斷追求熱烈的愛情就是這位藝術家的畢生志業,甚至到劇的最後也是留在了愛情身邊。當然我們不得而知的是,她是真的愛那個男人,還是仍然沒有獲得足夠離開家鄉的勇氣而以此做借口。
Regina這條支線更是複雜,她是事業有成的律師,有優渥的物質條件,住着臨海帶露天浴池的大别墅,開着奔馳,穿1400美元一件的羊毛衫,冰箱裡滿滿當當的食物不新鮮了說扔就扔。沒幾個人知道她的丈夫出軌是因為他們沒孩子,不斷遠離她是因為她一次次小産,她為了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多次做人工受精、飛到墨西哥去做子宮按摩,卻不得不自己再花錢用别人的卵子、别人的子宮為她丈夫孕育一個孩子,即使這樣,她仍然攔不住丈夫的遠去。一個女人,就算事業再成功,也還是會因為沒有孩子受到來自丈夫甚至是社會的壓力。這個角色還有另一種指向性,女強人如她,在面對不肯睡覺的孩子時也會手足無措,一切功課做得再好也無法計劃孩子的無常。這是在說女人不是天生就會當媽媽的,也不是必須要當媽媽以及一定會當媽媽的,但在後面的幾個鏡頭中就發現她其實已經非常得心應手了。所以其實不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而是女子弱勢,為母不得不剛;或是女子本強,但在社會背景下,直到為母才看得見(或者說承認)她剛。
扣一顆星的原因是,Alex的結局太美好了,是理想之中最好的結局,是劇裡她在接到學校電話時就能猜到的結局,是家暴救助站中好多人都不會有的結局,是一個美好到讓真正身受其害的人會多少感到絕望的結局。因為她一路走來有太多的“正好”,正好政府能提供救助,正好服務過的客戶之中最有錢的是位可以和她共情的好人,正好想去的學校能夠免費讓她重新再申請一次,正好學校也提供援助,正好在需要為上學的事攢錢的時候得到了别人的推薦,正好酗酒的前男友在最後時刻清醒,做了為她好的決定。而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想她一樣的媽媽,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是沒法擁有她那麼光明的未來的。
人生困難模式(有劇透)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