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評論及文章,說《如懿傳》瘋魔,說不改可能還好一些,說改了背離曆史。 那就來說說背離曆史。 何為曆史?曆史是書面文件中描述的過去及其研究。在書面記錄之前發生的事件視為史前史。
我沒有去全面求證,但看過《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代後妃雜識》等古籍,也查過繼後那拉氏和令妃原型魏佳氏的相關資料。
這兩個人物和富察皇後到底誰是乾隆真愛,我沒有看到任何文獻,也沒有聽到任何有關專家做出明确的表述。
但有人說富察皇後和令妃是乾隆最愛,而那拉氏是其厭棄之人,這是專家蓋過章的事實。
我覺得說這話的人可能有些斷章取義,當然他如果拿出專家蓋過章的文件來,我會承認自己寡聞!
就我目前的認知,我還是認為專家們大概率隻會說,從史料看來乾隆對這兩個女人寵愛最多。我覺得應該沒有一個專家會出來正式蓋章,至少不會像簽合同打證明一般蓋下章去說:"我保證亁隆最愛這兩位,不愛繼後!" 我其實也不能說乾隆對斷發繼後有沒有真愛,但三十年夫妻,兩子一女,一點感情沒有是不可能的,一點故事也沒有也不現實。 據我看到的史料顯示:她入潛邸最晚,無子女,卻能封妃,後成為曆史上唯一“攝六宮事”受皇後級别之禮的皇貴妃,且是清代唯一一位擁有中宮箋表的皇貴妃。清朝以冊立後妃祭告各地神靈的僅有4次,那拉氏一人就占了兩次,一次封皇貴妃,一次封後。 通過種種資料說明,她當娴妃時曾越高貴妃的制,而當皇貴妃時的待遇就比乾隆一直自稱最愛的富察皇後還要好了。 元後病逝于乾隆十三年戊辰三月十一日,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二日,乾隆下令将養心殿西耳房的裝修挪到東耳房去。東耳房是皇後住處,西耳房是貴妃住處,東西圍房是嫔妃住處。 也就是說中宮皇後的位子僅出現空缺一天,他就确定了她為繼後人選。 同月,那拉氏宮中增加三名宮女,接近皇後标準。 另外,她被封後不是人家以為的太後所逼,而是皇帝自己去奏請的。 見:清乾隆四十三年金從善案
“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宮時。皇考所賜之側室福晉。位次相當。遂奏聞聖母皇太後。冊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封皇貴妃時已位同皇後之禮了,正式封後又将那些盛大繁瑣的禮儀走了一遍,相當于短短兩年内乾隆為那拉氏辦了兩次封後典禮。
關于她,我在思考三個問題:1、一個沒有生育的女子,為何在宮中地位卻仍然很穩固?2、元後死了,第二天就成為繼後人選,當時其母家已沒落,是什麼力量支撐其為後?3、一個男人要和一個女人名字連在一起,并要将她隆重地介紹給天下,要求百官來跪拜她,要天下人認同她是自己的另一半。如此榮光,如若不是因為愛情是基于什麼樣的情感呢?如果隻是"位次相當",又何需兩次盛大典禮,且處處越制,是誰拿槍比着那一代皇帝嗎? 我通過這些來看,《如懿傳》中皇帝一定要立他為後,還去太後面前表明心迹,都算暗合了。
之前無子嗣的原因沒有史料記載,但當了皇後之後生育的數量又比當時适齡生育的後妃不遑多讓。生永璟時,已經是38歲的高齡産婦了。
這說明了,婚後也算恩愛。
再看乾隆下對她兒子的态度。
乾隆約在永璂出生第二或第三天寫了禦制詩。乾隆十七個兒子裡,出生時他寫詩慶祝的,隻有富察皇後的永琮和那拉皇後的永璂,後來成為嘉慶帝的永琰也沒有。
永璂排行十二,“璂”,是皮弁裡縫合處鑲嵌的玉飾,明清服制,唯天子皮冠才能飾十二璂。明《諸司職掌》:“皇帝皮弁,用烏紗帽之,前後各十二縫,每縫各綴五彩處十二,以為飾。”民國收藏家趙汝珍的《古玩指南-玉器》中說:“天子之冠十二會則十二璂,以次第降,為貴賤之等。”趙汝珍曾任清末大理寺少卿,對于清代皇家服制應該是清楚的。由此可以推斷永璂出生時,乾隆心裡已認同了他将是自己的繼承人,而立嫡不立庶也是大多帝王心思。
我專程在另一篇長文中理出了亁隆朝和那拉氏有關的時間線,可以看出:斷發前幾年夫妻感情已逐漸轉淡,有了皇後單獨行動的迹象,而重大轉折是斷發,之後更恩斷情絕。收繳冊寶,削減用度,貶谪娘家,求情者罰,死無哀榮并被随便塞進嫔妃的地宮,哪一條看着都夠狠絕的了。
但,終不曾廢号,亦表示不複立後? 另外,皇帝晚年可能還考慮過恢複她的地位。
學者王冕森在其著作《清代後妃雜識》中提到:乾隆六十年,高宗正式宣布以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并追封嗣皇帝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後,令其位次居孝賢皇後之後。禮部于是奏請将孝儀皇後神牌從皇貴妃神龛中挪出,與乾隆帝原配孝賢皇後神牌并列奉安于裕陵享殿正龛之中。但乾隆帝否決了禮部的提議,批示道:“知道了。孝賢皇後神位仍居中,孝儀皇後居右,欽此。”
清代享殿神牌位次一般以中為尊、以左為尊。
皇帝讓孝賢皇後神牌居中、空出了左側的位置,而孝儀皇後神牌居右。這是不是表示皇帝并不同意孝儀皇後的地位排在她之前,甯可空着也不讓她居左?他把左邊空着,又是不是有意恢複那拉氏的皇後身份呢?
但無論如何,最終乾隆并未更改那拉氏的身後地位。
她在這世上的印迹,随着兒子永璂的死,逐漸消失于曆史的煙塵。
至于這個人物是正派還是反派,是手段高明位及皇後,還是"情深意重,兩心相許"使然,也無從查證。 至于令妃被大部分人認為是乾隆最寵,恩情最多,子女最多的人,我????認。但對她的愛有多少,我也存疑。 據我看到的資料說:令妃剛生了孩子沒滿月,乾隆都要召她侍寝,被定性為極為迷戀。 對這迷戀,我很好奇。 說是純精神上的情感吧,從她的子女出生的時間來推斷,的确過于頻密。 我就想,一個男人迷戀到這麼不珍惜女人的身子,到底是愛她,還是玩她呢? 既然愛,為什麼繼後也死了,又沒啥障礙,還不立為新後?如果說是真愛不需名分,那又為何一升再升?從宮女升到皇貴妃?
對于她的存在,我也思考過幾個問題:1、一個出身低微沒有母族為靠山的女人,在短時間內一再晉升,單靠美貌行嗎?2、她和皇帝年齡相差較大,相處多年有多少心靈交流,又有多少共同語言?3、她一個孩子接一個孩子的生,單單是和皇帝男歡女愛如膠似漆,才産生的一個又一個愛的結晶嗎?4、如果是真愛,皇帝為何到她死了,兒子將繼位才追封皇後?按理在那個時代皇太後與朝臣,以至元後與繼後的娘家,都無人可制衡皇帝,也沒有任何勢力有必要去阻止皇帝給心愛的女人一個正式名份,他在等什麼? 這些問題和那拉皇後的那些謎,唯有時間去解答了。
那些留在史料上的:給富察的悼亡詩和《述悲賦》是事實,繼後不廢而廢也是事實,令妃笑到最後且兒子一承大統也是事實。
這一夫配了三妻的皇帝心中最愛是誰,三個女人誰是白月光,誰是白蓮花,誰正誰奸,這些問題恐怕考古學家們也無從回答。 網友們說《如懿傳》背離曆史的依據,無非是說将乾隆厭棄的繼後作為正派女主,反将相愛的令妃作為反派,是背離了曆史。 但他們是都穿越回清朝,查證過了嗎? 美國曆史學家卡爾·貝克爾的著名口号:"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曆史學家",是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由實證主義轉向相對主義的标識性宣言。
原著作者将她從曆史截取來的,通過她的文字表達出來了。她可能覺得小說也好,劇集也好,不都是藝術創作嗎? 這個态度對不對,是魔改還是創新,需要每個人自行判斷。
我的思考是:如果還原曆史,那是不是該叫紀錄片?
撰文:成文
排版:樂之
@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