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了劉德華的一部電影《人潮洶湧》,太久沒說話了,乘機吹一下水。

大家放心,這不是影評,也沒有劇透,隻是講下一個業餘觀衆的感受。

這是部翻拍戲,第一手是日本的,中文名叫《盜鑰匙的方法》,可能是因為劇本不錯,接二連三,韓國和中國也跟着翻拍了,韓版的叫《幸運鑰匙》。來到中國,鑰匙沒有了,變成了人潮。

在看國内版之前,我是先看了韓版的,隻是機緣巧合,排名不分先後。

看劇情,人潮洶湧改編得還不錯,有些因應國情做的本土化改動也很順理成章。看演員,有劉德華、萬茜、肖央,要顔值有顔值,要演技有演技,要人氣有人氣。

但總體感覺比韓版還是差一段距離,看韓版的時候,很有代入感,但看人潮洶湧就沒有。無法代入是因為感覺不真實,隻覺得他們在尬戲而已,特别是電影推高潮部分,劉德華那句“人潮洶湧,感謝遇見你”,好生硬,好尴尬。好似一篇不怎高明的高考作文,為了拿到基本分,最後勉為其難地點一下題。

我覺得,這部片最大的問題,在戲份。

這個劇的第一主角應該是“殺手”,其次是“演員”。但人潮裡,配角們太多戲份了,尤其是黑幫。感覺黑幫頭目變成第三,甚至第二主角了。不如節省點黑幫戲份,多些描寫“殺手”和“演員”的交錯生活。

我說的戲份,不隻是出場時間,還有出戲效果。一個配角如果太飙戲的話,即使出場時間不多,也會很搶。何況,我覺得人潮給黑幫也太多出場時間了,加上演黑幫的演員又好戲,這就導緻了他們的戲份重上加重,最後積重難返。

最後,我想說說劉德華,可能是因為看了他幾十年,太熟悉了。導緻我現在無論看他演什麼,都覺得他是劉德華,而不是其他。如果換作其他人來演殺手,可能會有加分(僅在我來說)。

我記得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而不是演員的藝術。這句話,用在人潮裡,太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