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國内有一部真正的女主電影就這麼難呢?不是曲解原意就是講女主的成功有男人的很多功勞(我本是高山),有被無語到,不知道什麼三流編劇寫的劇本,我先是看了臧健和的紀錄片後面看到要拍成電影開始期待了,結果人家原主的堅韌、獨立在哪呢?動不動就哭泣,不知道還以為來到苦情劇,一路上遇到很多人幫助,不是說必須沒人幫助,而是過于着墨在此,體現不出女主的“靠自己”與“智慧”在哪裡,我很佩服的是臧健和女士的眼界,可劇情裡面體現的很少,還有人家是堅持不領取“低保”決定靠自己不靠政府,怎麼到這就成了不領取工傷賠償了,還一臉驕傲的說人要有志氣😤excuse me?這是你應得的啊,我想正常人都理解不了這個做法的吧,還有電影裡女主選擇待在香港的原因不明确,紀錄片裡是自己帶着倆孩子去泰國找失去音訊已久的丈夫,結果丈夫另娶他人生了兒子要她當小妾她不願意,回鄉路費不夠了,迫不得已才留在香港的,還有紀錄片裡顯示臧姑娘和她的兩個女兒關系很好,她很愛她的女兒們,可電影裡我看到的是一個情緒不穩定,動不動就把自己的壓力委屈轉化為朝孩子吼叫的人,想到“無能狂怒”這個詞語了,如果性别轉換一下又是一個讓人看不起的被罵慘的人了。劇情感覺還有些像“闫學晶老師升級香港版”,“鄉土瑪麗蘇”的劇情女主很苦但是她會遇到一個個愛她欣賞她的男人們,有他們的幫助她會過的很好的,特别是那個收保護費的黑社會大哥因為女主在他面前揮舞菜刀想起了他的媽媽所以不僅不為難女主還照顧她的生意,覺得有些魔幻特别像上述提到的“鄉土瑪麗蘇”文學,還有記得紀錄片裡臧姑娘說她幾乎跑遍全香港試吃相關小吃,改進她的餃子皮,怎麼到電影裡就是隻去了一家店,還直接問人家的雲吞皮的秘訣,還說自己隻做餃子不會與對方競争,一個敢聽一一個敢信,水餃與雲吞本就都是飽腹食物,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店主夫婦竟然直接告訴了好吃的秘訣,感覺本電影裡塑造了很多善良高光的香港人形象,感覺有些美化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