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诟病于女主秦施的謊言:

“她編造了自己的婚姻狀況,侵犯了公司的知情權、男主的名譽權”
每次看到這些言論我都想說,很好,你是個懂法的人,普法工作很到位。

但,你懂現實嗎?

劇中的秦施受困于職場潛規則,雖然優秀,卻在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不得已之下被師傅編造了已婚身份才得以入職。懂法的觀衆都知道,這些公司侵犯了女性的公平就業權。

...

身為律師,她的師傅能不知道這是錯的嗎?當然他們也知道,公司這麼做是錯的,但,又能如何?

她們身為最了解法律的那群人,自然知道,并不能如何。

愛的二八定律劇情設定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此,劇中的女主不是一個等待救援的完美受害者,她有自救的能力和勇氣。

秦施應該就是編劇眼中的當代女性的形象:獨立的、勇敢的,強大的。

秦施的“非完美受害者”設定非常絕妙,有點深度,但并不深奧。觀衆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原委。

這個設定也隐晦地呈現着血淋淋地現實:法律條文一定會被踐行嗎?

律師一定不能犯錯嗎?女性一定隻能回歸家庭嗎?男性真的不願意、做不好家庭工作嗎?女主内男主外一定不會幸福嗎?

諸如此類反叛刻闆印象的思考都在劇中存在着,不容忽視。

"非完美受害者"女主秦施是怎麼做的?

她很清楚地知道,“潛規則"不能靠法律糾正,隻能靠權力。所以她拼命向上爬,被所有人貫之:野心。

但,她的野心是——打破規則,改變性别歧視現狀,為女性創造更好的職場環境。

秦施不是職場性别歧視的完美受害者,她是積極實踐法律條文的踐行者。

孤勇地可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