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覺得這是好片?我反複思考了很久,坐在電腦前敲敲打打寫了很多文字,但最終還是被我删除,推翻重來,因為詞不達意。關于電影的拍攝手法,深刻含義和故事梗概,你一定能從其他地方看到更全面更細緻的評論,而我此時卻隻想表達我覺得“好”:

首先,電影不枯燥,不是常規的女性題材電影,不幽默也不黑暗,就很直接地呈現,哭笑打鬧都很直接,仿佛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景都能在自己生活圈子裡找到。沒有太多的表演痕迹,也沒有刻意為串聯故事編造出太多經不起細想的内容。服化道都很“正常”,就是日常裡你的家我的家或者别人的家,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很坦誠,不墨迹更不誇張。

其次,選角很妙。最意外的一定是張偉麗,一開始我壓根兒就沒有認出她,以為是一個演戲超棒的新面孔,越看越熟悉越一頭霧水,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是綜合格鬥運動員張偉麗,曾經看她在賽場上遊刃有餘,如今在銀幕前也如此遊刃有餘。确實令人驚訝,對,此時應該稱呼她為演員。

張子楓的演技毋庸置疑,是班級裡的“尖子生”。劇中的角色她手拿把掐,無辜、無奈、堅韌不拔、義無反顧……都被她演繹得細緻入微,連眼神和動作都在表達人物的情緒,毫無疑問,這個角色或許又能給她帶來不錯的嘉獎。姚晨的出現,還是有些令我意外的,許久不見的她搖身一變,成了懦弱的人妻,酗酒抽煙、頹靡的狀态被她刻畫得淋漓盡緻。

有一個鏡頭很深刻,喝醉酒後給“人渣”丈夫打電話責問,酗酒後痛苦的狀态就十分真實得像朋友手機裡錄制的酒後視頻,毫無疑問這個角色已然被她刻入DNA。

最後,影片的硬核表達是悲觀還是喜悅呢?沒有明确告知是很好的處理方式,它隻是在呈現一種現象,個人以為是不用去過多地贅述背後的零碎不堪的畫面和故事。相互救贖才是人們的生存之道,有些人會來有些人一定會離開,時間不會提前告知,偶爾發生後或許會失望,但失望會随随着時間慢慢淡忘,遺忘才是事實本身。

影片最令我動容的地方是兩個女孩用各自的方式自我救贖的結果:失語症女孩發出聲音,夢回兒時美好場景;另一個是陷入自證怪圈的女孩,用“逃避”感化身邊同樣遍體鱗傷的女孩們,陽光照進世界的清爽。

電影的結局看似“戰争”結束,實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是沒有“結束”的,因為“戰争”的痛會一直籠罩在受傷的女孩身上,即便傷口愈合,疤痕也會深入肌肉。

“下一個台風”來臨前,女孩們已經做好調整,即便風再大浪再高也要挺身而出直面困難,生而為人都會面對重重阻撓,最後迎接下一個晴天。就像這部電影一樣,即便觀衆少得令人惋惜,但它總會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